简介 ······
《三伙伴》(1936)是雷马克的一部过渡性作品,他从描写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的经历转到后来描写流亡者的生活。这部长篇小说歌颂了三个伙伴的友谊,他们一道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苦难生活中挣扎,小说描写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及纳粹从上升到上台的过程。
作者简介 ······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于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生在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市。一九四年至一九一二年,他在该市上小学,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五年,在奥斯纳布吕克市天主教师范学校三年制初级班学习,一九一六年成了奥斯纳布吕克师范学校学生。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他应征入伍,翌年六月开赴西线战场参战,不久即在战斗中受伤住进医院。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他从野战医院回到奥斯纳布吕克,仅数日即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一九一九年,雷马克又回到天主教师范学校继续学习,九月通过小学教师任职资格考试,接着在奥斯纳布吕克郊区几所小学当过教师。一九二年十一月,雷马克弃教并在市里先后当过商店职员、会计、墓碑经销商、钢琴教师、风琴师。一九二二年十月,他到汉诺威大陆橡胶厂任广告撰稿人和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二月,雷马克到柏林并在《体育画报》任编辑。一九二五年,雷马克与伊尔莎·尤塔·察姆博纳结婚(一九三年离婚,一九三八年复婚,一九五七年再离婚)。一九二六年,雷马克通过贵族胡戈·冯·布赫瓦尔德的收养手续而获得“冯·布赫瓦尔德男爵”的称号。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雷马克回乡创作长篇小说《归来》。一九三一年,由于面临纳粹迫害的危险,雷马克前往法国并转到瑞士定居。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一日,雷马克的作品与德国进步作家的作品被焚烧。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八年,雷马克漫游了巴黎、萨尔茨堡、圣莫里茨和威尼斯,其间曾在比利时居留。一九三九年三月,他与夫人到达美国,直至一九四三年九月,除中间短暂去过巴黎和墨西哥城外,他们都住在洛杉矶,大部分时间在好莱坞,忙于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电影。一九四三年十月至一九五一年,雷马克夫妇住在纽约。一九四七年八月,雷马克加入美国籍。翌年雷马克返回欧洲,从此时起至一九六六年,雷马克轮流在瑞士的龙科港和纽约居住。一九五八年,他与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红星波利特·戈达德结婚。晚年他住在瑞士洛迦诺。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雷马克在洛迦诺医院病逝。
雷马克一生作品甚丰,作品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其代表作《里斯本之夜》、《流亡曲》、《凯旋门》等被改编成电影,蜚声世界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