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报童是一种职业,通常是十几岁的小男孩,受雇于报社,根据分配的街道和路途,给报纸的订阅者分送报纸。他们通常骑自行车工作。
报童的职位在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世界各国的民间故事、文艺作品中都占据了一个主导的地位,因为这个职业是提供给青少年的主要职业。不过,报童数量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已经急剧减少了。
报童减少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晚报的逐渐消失。报童通常只有在放学后才有时间发送报纸,而晚报的消失使得报童没有办法在下午的放学时间工作。而晨报又必须在早上6点前发送。同时还由于人口分布的变化、劳动法、社会对童工的关注,这些因素都使得报童的工作逐步向成年人转移。
另外,报纸自动售卖机的出现,互联网新闻的流行,令报纸不需人手派送,使得雇用报童的需求更少。
聂耳的著名作品《卖报歌》就是以一位女报童为题材的。
话剧
中国话剧作品。编剧邵冲飞、朱漪、王正、林克欢。1978年3月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导演耿震、朱漪、邵冲飞。剧本发表于1978年《人民戏剧》第6期,197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报童》以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重庆《新华日报》的一群小报童,在周恩来的教育、关怀下,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故事。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封锁“皖南事变”的消息,对《新华日报》采取了没收报纸、逮捕报童等破坏手段,但小报童们爱憎分明,临危不惧,和国民党的军、警、宪、特进行了机智灵活的斗争,最后在周恩来带领下,走上重庆街头,公开散发《新华日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把“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报童》塑造了几个身世不同的报童形象,又通过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再现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生活及其复杂的政治斗争。而在这复杂的斗争中,又着力刻画了周恩来和孩子们亲如一家的关系。《报童》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