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丁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欧洲丁鲑(Tincaeus)属鲤科,分布于欧洲大陆水域中,由于其适应性强,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西北利亚,在我国新疆和黑龙江省也有分布,当地也称为黑鱼。丁鲑肉质好、味道鲜美,加上较少养殖,目前市场价格较高,是国家 “十五”水产计划推广的重点引进品种。

生态特征

丁鲑形似白鲢,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钝,口端位,口角处有一对很短的颚须。下咽齿一行,鳃耙短小,12-15。鳞细小,隐藏于皮下,排列很密。侧线鳞87-120。背鳍条3.7-9。尾鳍平截或后缘稍凹入。丁鲑岁是一种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泥底的底栖鱼类,适应性强,对水质和溶氧无苛刻要求,其它养殖鱼类能长生长的水体其亦能生长,生殖和育肥时不作远距离洄游,食性杂。丁鲑3-4龄性成熟,通常雄体较雌体成熟早,卵小,粘性,怀卵量30-40万粒。

养殖技术

丁鲑为杂食性鱼类,可混养和专养,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34%,其中动物蛋白占16%、植物蛋白占18%即可。

养殖方法同四大家鱼的底层鱼相似,在鳖池、鳗池和其它养殖池均可套养。但它养殖密度较高,在水温0℃-40℃均能适应,最佳生长温度20℃-30℃,当年6月放养的1-3厘米规格的种苗,年底可长到200-400克,第二年可长到1000-1500克,最大个体达70厘米、7.5公斤。丁鲑引进后经试养,发现在我国各地均可养殖,容易推广,是调整品种结构的一个新品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