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怒波
笔名:骆英
现任职务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理事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理事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蒙古传统人文学院荣誉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会荣誉理事
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
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
北京宁夏企业商会会长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教育状况
1976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96年至1998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EMBA学位
简 历
1956年生于兰州
1973年中学毕业后,在宁夏自治区农村插队
1976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1年至1990年,先后在中宣部干部局、外宣局工作,任处长、部党委委员
1990年至今,在建设部中国市长协会工作,曾任协会所属中国城市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中国市长协会副秘书长,现任会长助理
1995年4月,创建北京中坤投资集团,任董事长
1996年至1998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EMBA学位
200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与雷洁琼、任继愈、吴阶平、胡亚美、王忠诚、于敏、周光召、钟南山、樊锦诗、邓朴方共同被授予“北京大学杰出校友”称号
诗歌作品
著有《不要再爱我》、《拒绝忧郁》、《落英集》、《都市流浪集》、《小兔子》、《第九夜》等诗集。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蒙文出版。
登山经历
2005年2月16日06:30,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海拔5895米)
2007年7月21日10:10,登顶世界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
2008年10月2日10:30,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并在顶峰上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卓奥友颂》,成为世界上在海拔最高的地方朗诵诗歌的人
2009年5月17日07:00 ,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至8700米处
2009年7月1日20:00,登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
2009年 9月1日15:53 ,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
慈善事业
2007年,以1.87亿元捐赠位列2007胡润慈善榜第9位
2008年,以1.96亿元捐赠位列2008胡润慈善榜第12位
2008年3月,在美国成立中坤国际青少年基金,旨在促进中美两国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2008年4月15日,向北京大学捐赠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大钟寺国际广场地产,设立北京大学中坤教育基金
2008年12月1日,向西藏大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坤—情系藏大爱心奖学金”
2009年10月22日,由中坤集团捐资200万元建设的宁夏银川通贵乡中心幼儿园正式移交给通贵乡政府
2009年,以3.03亿元捐赠位列2009胡润慈善榜第9位
财富榜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胡润百富榜
2006年 第36位(个人财富42亿) 第97位(个人财富30亿)
2007年 第112位(个人财富52.5亿) 第182位(个人财富45亿)
2008年 第72位(个人财富40.5亿) 第124位(个人财富53亿)
2009年 第114位(个人财富52.6亿) 第130位(个人财富67亿)
诗人巨贾黄怒波
当身高一米九的他,“一团和气”地出现在你面前,完全可以感受到他那鲜衣怒马式的雄心和魄力。这个身上混合了多种气质与人格特征的人,很难想像有什么困难能够击败他
从诗人到官员,从商人到巨富,再从富豪回归诗人身份,黄怒波的传奇故事似乎从来不断。
或许是经历世事太多,与黄怒波接触,你会始终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多重气质。他的眼神微笑而充满智慧,面部线条柔和却透出一丝坚毅,在他身上,豪爽与和气结合得如此妥帖。他的反应速度很快,与他交谈容不得片刻停滞,这也是令记者感到非常愉快的对谈体验。
当身高一米九的他,“一团和气”地出现在你面前,完全可以感受到他那鲜衣怒马式的雄心和魄力。这个自称小时经受了磨难的西北汉子,这个淡出财富圈做诗人的超级巨富,这个在名校和机关都走过一圈的人,这个不喜欢做作并在诗中常怀念故乡小河的游子,很难想象有什么困难能够击败他。
诗人是我的主要身份
进入2006年,黄怒波的名字在文化界再次成为热点。他斥资3000万元捐助北大新诗研究所等三家诗歌研究机构,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多次捐助,针对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及青春诗会、艾青文学奖等其他文化事业,只是没有这样大的手笔而已。
问询到他的动机,他对本报记者说:“如果中坤能够成功,那一定是和文化有很大关系。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别的企业可能只追求利润,但由于我的身份主要是诗人,我有自己的价值诉求,不会因为利益孤注一掷。”
多年前,黄怒波无意中进入了商业领域,从一位笔名“骆英”、上世纪80年代就陆续出版多本诗集的青年诗人,嬗变成商场中的一位掌旗者。
祖籍河南新郑、出生于兰州、成长于银川的他,少小时就领略到飘泊聚散的滋味。他赠给本报记者两本近年出版的诗集,一本《都市流浪集》,一本《落英集》,阐释了他笔名的由来和心灵的轨迹。
1977年,21岁的他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4年后进入中央某部,过了而立之年就已经是一位处长和部党委委员。
回忆这些往事,黄怒波的表情显得格外平静:“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无非是从处长到局长,再从局长到副部长,等等,总之一眼就可以看完。而我是一个追求变化的人,诗人的本性让我拥有超越世俗的想象力。”因此,在一般人视为远大前程即将到来之际,他选择了离开,来到建设部的市长协会和城市出版社等处任职。
几年后,他再次离开。这次,他选择了中坤,并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做成了福布斯榜上的巨型企业。
文化是企业的最终竞争力
如今,中坤集团已发展成以地产和旅游为核心业务,以商业、体育教育、文化、影视和网络为辅助产业的大企业集团,员工上千人。
而黄怒波并不满足于这些。在其宽大的办公室里,他和记者谈起了他的“旅游地产”的新概念。
他说,基于在安徽黄山周边以及南疆数十亿元的旅游投资,加上开发旅游的经验,他的集团将可以实现旅游和地产的“嫁接”,利用会员制的形式,让业主和他的旅游投资双赢,同时旅游产业自身也会带来巨大回报。在南疆各地州,他投资20亿元建设的十几个酒店,在安徽黄山投资的度假村和五星级酒店等,都曾是他的得意之作,而宏村开发的成功,更是他津津乐道的。
虽然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但安徽宏村却是黄山附近一个独特的古民居村落。1985年,黄怒波曾被下派到这里当老师讲古代汉语,因此对这里有所了解。1997年,当中坤地产初具实力的时候,他就投资了400万元,用于宏村的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
当时集团内部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但黄怒波力排众议,强势推行,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在和清华合作保护规划后,他又操作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并获得成功。
显然,这是一个基于人文视野与文化情怀之上的成功投资项目。虽然这个项目相对于他目前的企业规模已显得有些小了,但他对自己当初的投资眼光还是非常得意的。他告诉本报记者:“这种根植于文化眼光的商机,只有诗人才能看到,也只有诗人才干这种事。”
据他介绍,从宜昌做地产掘到第一桶金,再到在太原做宾馆真正赚到钱,中坤集团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用黄怒波用诗人的特质来决策的。
“一切都是文化的,也是商业的。”黄怒波说。
鲜衣怒马2006
当黄怒波递出名片,集团标志上有着“一团和气”四个字。黄怒波曾经是个急性的诗人,而做生意则需要“和气生财”,他说:“商人也反哺了诗人。”
除了中坤集团董事长,名片上最显著的身份,还有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等这样一些“非主业”的头衔。
这位热爱写作的巨富诗人,同样也热爱冒险。他攀登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雪山,包括新疆南部的慕土塔格峰,甚至包括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在那里,他实现了与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次心灵神交。
这个总是说想从城市逃亡的企业老总,最想做的还是一个天涯孤旅的诗人。因此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就选择淡出财富圈,急流勇退,不再负责企业具体管理,而是把业务交给自己的团队,自己担任集团的战略监督者。
他想心无旁骛地写诗,也想心无旁骛地考量企业的战略构想,他始终想做自认为最值得做的事。
对于未来,他常说“最自信的是不会得忧郁症”。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因为可能只有诗人才会考虑“忧郁症”的问题。
坐在记者对面,他很平静地说,在整个集团层面,地产板块不会上市,因为现金流很棒,以实有物业为主。而旅游板块则会争取今年在美国上市。他说:“要做国际化企业,就必须上市。”
对于新诗发展,他说他要求接受捐赠的单位每年必须花掉一百万元,他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推动新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