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例子:地球的历史 | 人类的历史
2、过去的事实
例子: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指历史学。
历史的定义及词源
定义
历史:historyhistorical
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科学:
通常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因为这是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历史学,而以往的史学从根本上来说,很多都没有超出历史 唯心论的范畴。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词源
“史”字在中国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写为“ ”(见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历史”一词则出现于清末。
历史这个词在英语中为History,在法语中为Histoire,二者同出于希腊语的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之”。
历史学的功用及方法历史学的功用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历史,它往往会以惊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现,如何从过往相似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现实生活?答案是,学习研究历史。
也因此,历史学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当一个民族成为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的民族时,那将是整个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历史的学习方法
历史科学习总的要求是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历史科学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下面具体说一下学习的方法:
1、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掌握大字,首先是记要记“死”、背要背“硬”。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无疑是正确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记忆。其次,理解要深。理解知识,即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国”;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隐性联系。“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详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
2、表格、地图和文献资料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地图掌握注意两点,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相联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演变趋势的地图;二是对图中内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内容。文献资料是复习时易忽略的内容,高考对教材文献资料的命题技术不断提高。对教材文献资料,一要读懂,二要分析与正文的关系,三要能说明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3、注释不是章节知识学习的重点,可作浏览式掌握,但在某些专题知识的序列中有它的重要位置。如“奇怪战争”是注释内容,把它放到绥靖政策这个知识结构中,可以看出它是英法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总之,上述几种教材知识,学习时即要有轻重缓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点,不可偏废。
总之,要记住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注意将理论与史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约前2070—约前1600
阳城 河南登封(传说)
斟浔 洛阳偃师二里头(考古遗址)
商① 约前1600—约前1046
西亳 洛阳偃师尸乡沟(考古遗址)
郑亳 河南郑州(考古遗址)
亳 河南商丘(传说)
殷 河南安阳 (考古遗址)
周西周约前1046—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洛邑河南洛阳(西周实行两都制)
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265-315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31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十六国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581-618 东京 河南洛阳
唐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洛阳(东都)河南洛阳
武周 洛阳 河南洛阳
五代
十国后梁907-923洛阳 河南洛阳 汴 河南开封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936-946 洛阳 河南洛阳 汴 河南开封
后汉947-950洛阳 河南洛阳 汴 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
宋北宋960-1127 东京 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辽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 黑龙江阿城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1368-1644 南京 北京
太祖——思宗
清在公元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国号金,建都于赫图阿拉,后迁都于沈阳,于1636改国号为清,1644-1912都城在 京师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称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古代的二十六史书名 卷数 作者 组成部分
史记130 西汉司马迁12本纪 10表 8书 30世家 70列传
汉书 120 东汉班固14本纪 10表 18志 78列传
后汉书 130 刘宋范晔 东晋司马彪12帝后纪 30志 88列传
三国志 65 西晋陈寿、裴松之 30魏书 15蜀书 20吴书
晋书 130 唐房玄龄何超 吴士鉴 10帝纪 20志 70列传 30载记
宋书 100 南齐沈约 10本纪 30志 60列传
南齐书 59 梁萧子显 8本纪 11志 40列传
梁书 56 唐姚思廉 6本纪 50列传
陈书 36 唐姚思廉 6本纪 30列传
魏书 130 北齐魏收 14帝纪 96列传 20志
北齐书 50 唐李百药 8本纪 42列传
周书 50 唐令狐德棻 8本纪 42列传
隋书 85 唐魏征 5帝纪 30志 50列传
南史 80 唐李延寿 10本纪 70列传
北史 100 唐李延寿 12本纪 88列传
旧唐书 214 五代刘殉 24本纪 30志 160列传
新唐书 248 北宋欧阳修 10本纪 56志 22表 160列传
旧五代史 150 北宋薛居正 61本纪 77列传 12志
新五代史 74 北宋欧阳修 12本纪 45列传 3考 11世家 3附录
宋史 497 元脱脱 47本纪 162志 32表 225列传 1解
辽史 116 元脱脱 30本纪 31志 8表 46列传 1解
金史 136 元脱脱 19本纪 39志 4表 73列传 1解
元史 210 明宋濂 47本纪 58志 8表 97列传
新元史 257 民国柯劭忞 26本纪 7表 70志 154列传
明史 332 清张廷玉 24本纪 75志 13表 220列传
清史稿 536 民国赵尔巽 25本纪 142志 53表 316列传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14-15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 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 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 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 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 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 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 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 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 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 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 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 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九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 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 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7世纪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 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慕尼黑会议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产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年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年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首先,研究历史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不但是哲学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历史。人类的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自然包括对自己过去的好奇心。
研究历史,可以避免我们重新走以前的弯路。举个例子:鸦片战争我们打败了,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打赢?结论是我们不可能打赢,因为我们已经整体落后了。可是为什么一场注定要打败的战争,我们还要打?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历史局限性,他们在开战前认识不到一定会打输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当时的中国人认真总结了历史教训了么?显然没有,于是才有后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法战争不战而败、甲午战争的惨败、八国联军之战的失败等一系列的失败。中国面对列强屡次失败,而日本则未战就屈服,然后通过明治维新奋发图强,迅速崛起。面对现代化的机遇,日本之所以能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获得很大的成果,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惨败,认识到反抗的后果,所以采取了貌似屈辱,实际则更积极主动的政策。
我们犯过错误,为此我们耽误了整整138年的时间(1840-1978),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种错误的再次发生?我们不研究历史行么?说句题外话,我认为中国近代的断代,与其定成1840-1949,不如改成1840-1978更恰当。
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阶段,这次复兴,我们是能再次创造一个汉、唐、永乐、康乾那样的强盛时代,还是只能创造一个西晋、元初那样的短暂兴盛时代?我们应该效仿汉、唐、永乐、康乾的什么?避免西晋、元初时代的什么?不研究这些问题,行么?
为什么马克思预言的资本主义的衰落还没有到来,反而在美国爆发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苏联解体并放弃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怎么了?社会主义怎么了?为什么只有欧洲是延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描述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发展顺序,而世界其他民族都没有完整的延着这条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的规律还是仅仅是在欧洲的特例?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以及阿拉伯、东南亚的)封建社会真的是封建社会么?
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明清还有家奴,就说明清还是奴隶社会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宋代就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说中国就一定能自主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我们从国外学来的,现在我们又正在学习外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行为规范,甚至我们的法律体系、道德体系也都在向资本主义靠拢,那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能在我们国家融合么?这两颗外来的果,嫁接在我们这五千年的老树上,最后能有什么结果?
日韩和台湾的发展现实表明,资本主义能够在有几千年传统的东亚国家取得成功,甚至比本来应该更有优势发展资本主义的印度、南美、北非更成功,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借鉴什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因素导致我们东亚国家更容易发展资本主义?
以上都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原因。
《历史》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故事的精彩和丰富性可以和《史记》相比较的。这本书开篇就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而《史记》则只在最后的太史公自序才很谦虚也很骄傲的说“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世圣人君子”。
这里有这样的比较,《历史》关注人类,为人类的功业赞叹不已,认为应该使这些功业为人传诵。《史记》则要传达“一家之言”,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已经有孔子的《春秋》臧否人物,“修旧起废”,使“学者则之”的气概。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一种“主题先行”呢?
因此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一些有趣的论题,可却没有被《史记》涉及。例如《历史》中说,埃及人相信自己是全人类当中最古老的民族,普撒美提科斯成为国王的时候(公元前664年),埃及人曾经想知道这一点,于是普撒美提科斯找了两个婴儿,一生下来就交给一个牧羊人,叫他把他们放在羊群当中哺育,但不许任何人在这两个婴儿面前说一句话,为的是知道他们一生下来第一次说出的话是什么。两年过后,牧羊人把孩子领到国王面前,结果听到这两个孩子说着一个“倍科斯”的音,国王于是调查这是哪个民族的话,结果发现这是普里吉亚人的“面包”这个词,于是埃及人就放弃先前的说法,转而认为普里吉亚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这种关于人类的好奇心的记载,在中国相类似的可能是关于纣王的传说。传说中纣王为了知道怀胎的是男或女,而下令将妇女剖腹,为了知道老人和年轻人的骨质区别而将两个人的腿骨砍开。而且普撒美提科斯的这场实验也带有无视这两个婴儿的权益的成分,还有更为冷酷的版本说,他是叫一些被割去舌头的妇女来哺育婴儿的。这是希罗多德记录的埃及人自己的故事了,而希罗多德本人为了证实埃及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还来到埃及的邻居,了解到埃及的纪年,月份的划分等等都是“最先的”。而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少看到类似希罗多德那样的对于人类的好奇心的记载。是中国历史上缺乏好奇心这种东西吗?也许是两个地方的历史学家兴趣不同而已。
在对埃及的地理和历史的考察中,还提到了希腊人对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从而给埃及带来灌溉水和肥沃土地的现象所做的解释,这一记载有这些可以注意的特点,第一,这些观点并不是希罗多德的,第二,他记载了不同的说法,尽管他认为有的不值得相信,第三,这纯粹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并不是任何“究天人之际”,“可以知得失”的努力。第四,在提到这些观点之后,他自己也忍不住着手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使得这场解释进行得就象一个学术论文一样:收集关于这个事物的观点并加以评判,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形多次出现。但在埃及的记叙中,希罗多德并没有罗列和追究埃及历史上国王的谱系,而《史记》在开篇的黄帝本纪则不然。尽管希罗多德曾经造访祭司并听说了埃及王国的起源。我想这并不是希罗多德不相信这个谱系,只能说是希罗多德对这个谱系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埃及人的缘故?而对于太史公,我想是因为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昔在颛臾”的被黄帝族系任命为司天或司地的“南正重”“北正黎”,则很难克制对旧日主子--黄帝家族的兴趣。
《历史》中还有一个精彩故事,说的是冈比西斯死在远征埃及的征途中之后,大流士等波斯贵族行刺纂位的玛哥斯僧,夺回波斯的统治权。故事的精彩部分在当七个起义的贵族平定局势之后,讨论波斯的统治权的时候,一个名叫欧塔涅斯的贵族说:“我认为应该停止使一个人进行独裁的统治,因为这既不是一件快活事,也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愿意怎样做便怎样做而自己对所做的事又可以毫不负责的时候,那么这种独裁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把这种权力给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他也会脱离他的正常心情的...相反的,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那美好的名声,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那样也不会产生一个国王所易犯的错误...,任职的人对他们任上所做的一切负责,而一切意见均交给人民大众加以裁决。因此我的意见是,我们废掉独裁政治并增加人民的权力,因为一切事情是必须取决于公众的”。美伽比佐斯则反对民主制,主张实行寡头统治,他说,“没有比不好对付的群众更愚蠢和横暴无礼的了,把我们自己从一个暴君的横暴无礼的统治下拯救出来,却又用它来换取那肆无忌惮的人民大众的专擅,那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民众既然不知道,自己也不能看到什么是最好的和最妥当的,而是象一条泛滥的河流那样盲目向前奔流,那他们怎么能懂得他们所做的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选一批最优秀的人物,把政权交给他们罢,我们自己也可以加入这一批人物”,大流士则主张独裁,他说,“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最优秀的人物的统治更好的,他能够完美无缺的统治人民,为对付敌人而制定的计划又可以隐藏得最严密”,他在论证民主或者寡头制由于互相争斗都会最终导致独裁之后,说“总而言之,请告诉我,我们的自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谁赐予的--是民众,是寡头,还是一个单独的统治者?...再说,我们也不应该废弃我们父祖的优良法制”,结果,大流士的意见以4:3被通过,在决定这个独裁者应该是谁的时候,七个贵族还约法三章:一,首义者欧塔涅斯,他明确表示他及他的后代不能被未来的国王支配,每年将得到奖赏,二,七个人可以不经通报就进入皇宫,除非国王正在和一个女人睡觉;三,国王必须在同谋者的家族里选择妻子。
他们进行了一次比试,他们在一个清晨来到市郊,结果大流士的马首先嘶鸣起来,据说是因为马夫在那个时候把摩擦过母马阴部的手放到了大流士的马的鼻子上。按照约定大流士当上了国王。
这个故事看了之后,让人很想知道波斯人自己是怎么记载自己英明神武的君王登基的。我想他们的记载应该象《史记》那样庄严华丽,“大流士者,苏撒人也。其母梦与神遇,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宙斯于其上焉。已而有身,遂产大流士”。“大流士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成而聪明”等等。
关于人类适合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人类能有选择权的时刻非常的少,波斯人的经历是一次。那一次争辩激烈,却都很有君子之风。还有一次是华盛顿在建立美国时的“为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中国可以相比较的时刻也不多,可能是1911年,当清朝皇室表示“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时,国内势力一致赞同共和民主,却纷争不止,充满暴力,龌龊之处远胜大流士马夫的手,这也是深可诧异的。
学习历史同时对提高个人修养,人文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怀,忧患意识,都是特别重要的。
与此同时,究竟何谓历史至今仍然未有定论,但是历史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附:历史的一个片断
【《三国演义》年表】
汉章帝以来,东汉政府一直处于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权力斗争,这两大集团力量的互相斗争,形成了东汉独特的政治局面;权力每次交接,无不伴随大规模的杀戮,严重削弱了东汉帝国的势力。
公元184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的、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东汉政府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一方面放权到洲牧、太守,一方面默认并支持地主阶层组织私人武装,对抗起义军。经过近一年的较量,基本上把黄巾军镇压下来。但是经过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已经遥遥欲坠,加上权力下放到洲、郡一级和容许地主阶层拥有私人武装;各洲牧、太守纷纷拥兵自重,地方豪强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当坞帅,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汉灵帝亡,刘辩即位;宦官和外戚展开新一轮权力争夺,为了在权力争夺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何进听取袁绍建议,征调四方猛将、英雄豪杰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乱政;地方势力借口讨伐董卓,纷纷招兵买马,后王允计杀董卓,西凉军阀再度把持政权,并互相拼杀;而各地军阀为了抢夺地盘,纷纷兵刃相交,乱世正式来临。
公元196年,盘踞衮州的曹操击败吕布,听取部下的意见,推行屯田,并西迎献帝,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其后击败刘备、袁术、吕布等,占有衮、司隶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绍也攻克易京,彻底消灭军阀公孙瓒,占据了翼州、幽州、并州、青州的绝大部分,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江东的孙策先后打败许贡、王郎等人,占有会稽、丹阳、吴郡等地,在江东立稳了阵脚。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也成为军阀中的有力竞争者。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骑兵万余,南下与青少年好友曹操争锋,曹操先后击杀袁绍勇将颜良、文丑后勒兵官渡;袁绍在正面战场无法撕开曹操防线,同时在青州、并州和曹操后方汝南开展第二战场,先后被曹操采取相应措施一一瓦解。后曹操放火烧掉袁绍屯放于乌巢的军粮等军用物资;袁绍大将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袁军士气全无,曹操乘机发动大反攻,杀万余,俘虏7万余人。其后袁绍一蹶不振,二子争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出其不意,大胜,平定了北方,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军阀。江东孙策准备在曹操和袁绍决战时偷袭许昌,不料正在加紧策划的时候给刺客刺杀,伤重身亡,其弟孙权即位,加强了对南方发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幼子刘琮在地方豪强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当上了荆州牧;寄居刘表的刘备和江东孙权也加紧抢夺荆州;曹操知道刘表死亡后,马上率领精锐骑兵5000,轻装简备,日夜兼程,南下抢夺荆州;并于长坂击溃南逃的刘备;刘琮投降,曹操拘有荆州大部分。孙权、刘备为了对抗曹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领14、5万大军,水陆并进,进军赤壁,与孙刘联军对持。周瑜用黄盖计,大烧曹操连环船,加上曹军水土不服,大败而归,荆州所受降的水军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军和部分的嫡系部队,急剧上升势头受到严重打击,从此致力于北方。赤壁之战后期,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展开激烈争夺,刘备乘机抢夺了荆州南部四郡,并派关羽北上攻打襄阳,被守将乐进击败;经过一年的争夺,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阳,彻底失去了南下的据点;同时,孙权从合肥方向进攻也被曹军挫败。
公元211年,刘备听取谋士庞统、诸葛亮的建议,留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大军借口抵抗张鲁,入川谋取益州;经过3年的争夺,终于夺取了益州。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年,曹操借口进攻张鲁,挑拨关中割据势力马超、韩遂等公开作反;曹操乘机消灭关中势力并一举攻下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恐惧曹操乘机攻击成都,马上向孙权退步。公元218年,刘备在攻取三巴后,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北上争夺汉中,击杀汉中守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作战,无法挽回败局,不得不退出汉中,也失去了进军益州的据点,三国势力达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现。
公元219年,关羽受刘备胜利胜利攻取汉中的鼓舞,出兵进攻襄阳,遇上山洪爆发,水淹曹军于禁所督7支救兵,包围襄阳、樊城;曹操马上派遣徐晃领军救援曹仁,同时和孙权达成短暂同盟,徐晃于襄阳城外击败关羽;孙权以吕蒙为都督,偷袭南郡,并利用政治手段来巩固在荆州的统治,擒杀企图逃走的关羽;彻底粉碎了刘备利用南郡为据点北上攻取襄阳并乘机进军中原的战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进位称帝,国号吴;三国才正式出现。
公元222年,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自己带领步兵主力,准备夺回南郡。孙权求和不成,任命陆逊为都督,领50000大军,横兵夷陵,阻挡刘备大军,并利用刘备补给线长远的优势;刘备求战不成,士气日益衰减,加上天气炎热,放松戒备;陆逊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先是派朱然带领水军主力,截断刘军归路,然后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刘备经此一役,元气大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自己也病死于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师汉中,北伐曹魏;派赵云为偏师,扬言从斜谷攻打长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亲自带领7-8万大军,从祁山出发,准备夺取关西。曹睿亲临长安,派大将军曹真带领10万大军拦阻赵云,同时派驻防关中的名将张郃带领5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张郃在街亭大败蜀汉先锋马谡,诸葛亮失去了街亭,处处为张郃所制,无奈只有退兵。后蜀汉多次出兵,都被对手张郃、司马懿所牵制,由于补给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司马懿坚守不出;8月,诸葛亮病亡,蜀汉退兵。
公元241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一举消灭曹魏宗亲曹爽势力;255年、257年,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平定曹魏余党,确立了西晋的基础。
公元263年,曹魏以钟会、郭淮、诸葛绪带领共18万大军进攻蜀汉。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取汉中后与姜维相对于剑阁。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后主刘禅遂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奂称帝,改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12月,王浑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胡奋出击夏口,杜预自驻地襄阳进军江陵,王戎、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大举进攻东吴。公元280年,王浑于三山击溃东吴丞相张悌主力,不久,吴主孙皓投降,西晋统一全国,三国正式宣告结束。
历史的分类历史分类下的开放分类共有85个,分别有远古史(22) • 中国古代史(27) • 中国近现代史(21) • 世界历史(15)
远古史
冥古代 太古代 元古代 震旦纪 古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中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新生代
第三纪 古新世 始新世 渐新世 中新世
上新世 第四纪
中国古代史
三皇 五帝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五胡 十六国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中国近现代史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北洋军阀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 四大家族 国民革命运动 长征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 大决战
新中国
世界历史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社会主义运动 亚洲革命风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欧剧变 第三世界
(推荐书籍)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增订本)
史 部
二十四史+清史稿:《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它:《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战国策》、《贞观政要》、《逸周书》、《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荆楚岁时记》、《唐才子传》、《通典》、《东观汉记》、《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
《洛阳伽蓝记》、《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越绝书》、《竹书纪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通史》。
经 部
十三经(《简介》):《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礼记》。
其它:《四书章句集注》、《春秋繁露》、《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
子 部
兵书类-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它:
《梦溪笔谈》、《太平广记》、《孔子家语》、《韩非子》、《墨子》、
《列子》、《庄子》、《荀子》、《公孙龙子》、《鬼谷子》、
《搜神记》、《搜神后记》、《周易参同契》、《山海经》、《校注》、《归田录》、
《艺文类聚》、《穆天子传》、《唐摭言》、 《唐新语》、《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盐铁论》、《弘明集》、《广弘明集》、《宋高僧传》、
《道德经》、《钝吟杂录》、《申鉴》、《论衡》、《说苑》、
《新语》、《宣室志》、《九章算术》、《吕氏春秋》、《世说新语》、
《黄帝内经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备急千金要方》、《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
《难经本义》、《神农本草经》、《棋经》、《茶经》、《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风俗通义》、《鹖冠子》、《孔丛子》、《齐民要术》、
《潜夫论》、《人物志》、《西京杂记》、《晏子春秋》、《中论》、
《周髀算经》、《朱子语类》、《邓子》、《林泉高致集》、《山房随笔》。
集 部
《全唐诗》、《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文心雕龙》、
《文选》、《王右丞集笺注》、《楚辞》、《楚辞补注》、《观林诗话》、
《优古堂诗话》、《诚斋诗话》、《庚溪诗话》、《草堂诗话》、《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后山诗话》、《彦周诗话》、《二老堂诗话》、《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诗品》、《诗人玉屑》、《中山诗话》。
海子的诗历史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由上的别离
岁月呵
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
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土地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最初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谁见过
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但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洒落一地
岁月呵
岁月
到家了
我缓缓摘下帽子
靠着爱我的人
合上眼睛
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
青铜浸透了泪水
岁月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