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棘南雄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恐龙名称: 短棘南雄龙

拉丁文名: 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 Dong

恐龙体长: 4米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植物或者鱼类?目前还不清楚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中国广东地区

辨认要决: 不详

恐龙种类:蜥臀目·慢龙类

简 介

短棘南雄龙是根据不完整的骨骼化石,包括了11个颈椎(仅缺失环椎),10个背椎,5个荐椎,第一个尾椎,并且伴随着一个完整的髋骨(骨盘)腰带。这只恐龙颈项很短,前方颈椎是呈两凹型,後方颈椎则是呈後凹型。背椎是两凹型;侧腔很浅,而背部神经棘低平而宽阔。五个荐椎结合在一起,而荐椎神经棘低平同时连结在一起;尾椎则是两凹型。南雄龙由於具有极为特殊的腰带构造而被归属为慢龙类。在腰带上,骼骨(肠骨)很低平,前方骨突发育良好并向外伸出;耻骨直线型,外缘很厚;座骨很薄似板状后端延伸并接合。髋骨臼大而圆形。所有这些特征都说明它归属到慢龙类。一般推断,慢龙类具有一个长而低平的头骨,纤细的牙齿,大而尖锐的喙部,被认为是觅食鱼类,生活在湖泊或者河流岸边的。

短棘南雄龙(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发现在中国广东省的南雄,化石材料包括了11个颈椎(仅缺失环椎),10个背椎,5个荐椎,第一个尾椎,并且伴随着一个完整的髋骨(骨盘)腰带。这只恐龙颈项很短,前方颈椎是呈两凹型,後方颈椎则是呈後凹型。背椎是两凹型;侧腔很浅,而背部神经棘低平而宽阔。五个荐椎结合在一起,而荐椎神经棘低平同时连结在一起;尾椎则是两凹型。短棘南雄龙(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种植食性恐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