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质第六态 -------辐射场态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提出了场的概念。

1887年和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两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确证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1905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了有名的质能公式

E=mc2

根据质能公式,狭义相对论阐明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电磁场的本性。狭义相对论指出,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式,具有能量和质量,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狭义相对论还指出,电磁场与普通物质的区别在于,它不具有静止质量,但具有动质量。

1915年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提出了引力场和引力波的重要概念,并创立了有名的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宇宙空间中引力场和引力波是广泛存在的,阐明了引力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后来,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这一崭新的科学观点。

根据科学发现,人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划分为实物和场两大形态,场包括电磁场和引力场等。电磁场和引力场辐射整个宇宙空间,没有不可介入性。在一定条件下,电磁场和实物粒子可以相互转化。

由此可知,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引力场和充满了热辐射。热辐射,即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粒子,统称光子。本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象这种具有辐射作用的引力场和电磁场(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γ射线等),人们称之为辐射场态物质,又叫真空场态物质,即物质的第六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