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地理概述

在黄河入海口处,有一条小河,蜿蜒入海。这条小河,原是黄河的分叉,由于日月轮转,光阴流逝太快,黄河数次改道,小河离黄河越来越远,人们把这条河不再叫黄河叉,而叫神仙沟。

●历史故事

传说,晚清年间,有个打渔的小伙子叫张良。家住黄河口的渔窝棚。 一天,张良和几个穷哥们出海了。这天大海上风平浪静,鱼虾翻滚。张良几个见打渔顺当,舍不得早早回家,贪捞了几网,回家时,已是残阳倒照,鸟雀归窝的时辰。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张良几人唱着渔歌,满载而归时,突然间,海面上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刹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水天相连。张良几人的小船,拚命地在风头浪尖上挣扎。小船一会被扬上天一会摔入波涛。他们迷失了方向。咆哮的大海将要把他们吞噬了。 在这节骨眼上,一盏红灯在他们面前冉冉升起,隐隐约约又传来鹿鸣鹤唳,箫笛玉音。红灯、仙乐,使张良等浑身来了劲。他们知道有红灯的地方,一定有人家。因此,他们喊着号子,奋力向红灯摇去。红灯若隐若现漂忽前进,仙乐律吕,醉人心肺,虚无缥缈。他们眼看赶上红灯了,但是红灯却又消失了,五音六律,只留长长的韵味。不多时,天已破晓,张良几个一看,船儿驶进了一条小河。小河的水清凌凌的,河面上,鱼虾戏逗,水鸟翔舞。河旁芦苇丛生,蒲草没人,鲜花盛开,清香扑鼻。他们好像进了仙境。张良几个回味了晚上情景,又细瞅这佳景圣地,瑞气缭绕,犹如银河。认为这小河沟是神仙住的地方,他们就把这条河沟叫做神仙沟了。神仙沟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现在。

●历史现状

以前有一段时间,神仙沟曾是利津县惟一通外的河道,它兴旺过一段时期(约1904~1937年间),利津县养的大船都停泊在这里。船家从这里装运豆类粮食到外地港口销售,再从天津、大连、烟台等地运来日用百货、枪支弹药,甚至毒品。

小本经营的小商、小贩,一年四季到神仙沟往返不停,谷雨前后贩运螃蟹;农历五月十三后贩运鱼虾;高粱红头的时候梭鱼香了,又贩运梭鱼。昔日,活动在神仙沟的人,多数来自铁门关、五庄、汀河、毕家咀等地。

1920年前后利津县开始闹土匪,土匪们主要在此一带活动,因为这里有淡水可供饮用。土匪们把绑的"票"弄到这里来,掘出个地屋子关押起来。若遇上官兵来剿匪,他们就把"票"弄到船上,驶进烂泥滩,待官兵走后再回来。有的时候,数家土匪住在这里。土匪们也有个原则,那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很注意与当地渔民搞好关系。他们从不绑商船上的船工,因为那些人都是被雇佣来的没油水,有钱的东家们根本不上船。

1926年秋,黄河在八里庄决口,又冲刷出刁口入海河道。1934年黄河又一次改道,刁口河开始通行商船、渔船,从而分流了神仙沟一部分船只。但是,土匪们仍旧在神仙沟一带活动。

1941年秋,本地沿海地区解放。从1942年春天起,解放区的余粮就通过水路运往胶东解放区,即是从神仙沟装船外运。

1947年3月,黄河河道再次来水,黄河水仍循原河道由左家庄西、小口子、张家 北流入海。后经黄河多次"摆尾",神仙沟被黄河泥沙逐渐淤平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