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五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造,面文“大泉五百”,旋读,面背均有内外阔。有合背钱,且形制大小不一,面文书体有别于新莽大泉,泉字中竖不断,一般直径为2.9厘米,大者重为12克,越后铸造分量越轻。另铸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孙权称帝后,吴国于公元236年春铸造了“大泉五百”,重十二铢,与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等值,该钱币比王莽的“大泉五十”又大幅度减重。随后吴国又相继铸造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钱币面额越铸越大,物价则越贵,人民深受其害,纷纷起来反对和抵制使用大钱。孙吴不得不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回收大钱。实际上,这种“大泉五百”钱只流通了10年,就“香消玉殒”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