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瓯又叫西越,出现于秦代。《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称:“蛮夷中,西有西瓯,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这是西瓯一名见于史籍之始。《百越先贤志自序》也载:“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瓯也。《郡国志》“郁林,西越也”《寰宇记》; “郁林……即古西瓯居”。晋人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 “古西瓯、骆越所居”,又说党州(今广西玉林县境)“古西瓯所居。秦置桂林郡,汉为郁林郡”。“潘州(今广东高州县):州所治,古西瓯骆越地,秦属桂林郡。汉为合浦郡之地”。 “邕州(今广西邕宁)宣化县;州所治,汉岭方县地。属郁林郡。……#水在县北。本徉柯河。俗呼郁状江,即骆越水也。亦曰温水,古骆越地也”。由上可知,古时活动于今广西地区的人们,有时被称为骆越,有时又被称为西瓯、有时则西瓯、骆越并称。可见它们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之所以称为西瓯,是与闽浙一带的东瓯相对举而言的。 正因西瓯之意是为了区别于东瓯,为了区别以瓯相称的越人,指明其居地所在,在称谓之前加上“东”“西”一类方位。
西瓯、骆越的后裔是谁?他们的后继族称是什么?一般认为紧接西瓯、骆越的第一个族称是东汉时出现的乌浒,然后魏、晋、隋、唐时代的俚僚、宋代以后的僮、俍、沙、侬以至今天的壮族。(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