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虞楼沿山脊一路西行,尽是茂林幽树,穿过马鞍峰最高峰翠屏峰,有一处亭阁相连的临江建筑,即为梅林春晓。为八十年代所建,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建筑群。它临江而立,依山势而建,院内曲径回栏,连接七个亭阁。院内设餐厅、茶室,在此品茗、饮酒、观江听涛,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建成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人士来游。又以此处江面至宽,梅林又临悬崖直逼长江,是长江之上观赏江景的最佳之处,有人誉之为“天下望江第一楼”。当代著名南通籍画家范曾为“梅林春晓”题写了匾额。赵鹏题写了“梅开梅落林月澹,春去春来晓风酣”的联语,陈云书写。
民国初年张謇在黄马山一带营造“西林”,在黄泥山西的镶山种植大量的梅花,称为“梅垞”(垞Cha意为低矮的小山丘)。他在《西山闲行》一诗中写道:
行山回曲处,山外似山中;
川势纡徐合,林荫窈窕通;
迎人惊石好,劚地有憎穷;
尚拟营梅坞,逍遥养浪翁。
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孤高自赏,不畏权势,圣洁脱俗的象征,“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文人雅士都愿通过赏梅咏梅赞梅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张謇在这一带广植梅花,还驯养了一群梅花鹿。张謇建造此梅垞不仅有寄情山水,超然凡尘之意,同时也是为纪念与梅兰芳先生的交游之谊。
张謇一生十分爱梅,留下许多与梅有关的诗文,如“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这首短短的小诗,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乐观豁达的为人。
在梅垞建成之后张謇经常在此地吟诗会客,休憩,并留下了许多诗文,如“明日复止西山庐,儿来问疾翁作书。书罢还寻梅垞宿,千株隔水新条绿。溪鸟飞来呼且鸣,殷勤相慰忘幽独。”
近年,为了丰富黄马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增加景区的可观赏性,狼山风景区管理处在黄马山种植了大量的梅花,梅林春晓已渐成为一片江上的“香雪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