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舍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斯科舍海

Scotia Sea

【综述】

在大西洋南部海域,面积90万平方公里(35万平方哩)以上,是一个构造复杂的海盆,北、东、南三面被斯科舍海脊和一些岛屿所环绕。斯科舍海脊是一条向西敞开的、长约4,350公里(2,700哩)的圆弧形水下山脊,两端分别连接南美洲火地岛和南极半岛。在西部,斯科舍海盆与德雷克(Drake)海峡之间以一条西北走向的、断断续续的海底高地作为分界线。斯科舍海脊在形状和构造上与加勒比海东部的北安地列斯火山链相似,因此,早期的地质学家休斯(Eduard Suess)和诺登舍尔德(Otto Nordenskjold)把斯科舍海脊称为南安地列斯。1902∼1904年苏格兰南极探险队在布鲁斯(Willian S. Bruce)率领下乘「斯科舍号」到达这一海域。嗣后在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相继建立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居民点。1957∼1959年为国际地球物理年,智利、阿根廷、英、美等国的科学考察队曾对这一海域进行大量和广泛的科学调查。

斯科舍海以南乔治亚岛与南奥克尼群岛之间海底高地为界,分为两个小海盆,西海盆比东海盆大。水深一般在3,000∼4,000公尺(10,000∼13,000呎)间,但南桑威奇火山岛弧以东的南桑威奇海沟中的米蒂厄海渊(Meteor Deep)深达7,900公尺(26,000呎)。海水流经德雷克海峡和斯科舍海,以顺时针方向围绕南极大陆流动。研究结果表明,斯科舍海域地壳的地质年代比较年轻,大约不超过4,000万年。初步认为,南桑威奇板块移动速率每年大约为2.8公分(1.1吋),可能挤压在南大西洋板块之上。有一种假设,认为在古生代末期,南美洲是与南极洲连接在一起的。斯科舍海脊就是连接南美洲和南极洲陆地的残留痕迹。在第三纪(距今250万∼6,500万年)时,由於太平洋地壳向大西洋滑动,使斯科舍海脊断裂并向东弯曲成弧状。斯科舍海有近100种鱼类。鲸和海豹等海生哺乳动物因长期受到猎捕,数量锐减,有的种属已濒临灭绝。

【位置】

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南乔治亚岛与南桑德韦奇群息、南奥克尼群岛之间。

【主要数据】

深6,468米。水温-1°—2℃。含盐度小于34‰。多鲸和鳍脚目。1819—1821年俄国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曾在此考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