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概况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晋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4°34′-25°18′,东经118°08′-118°36′,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全市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余人,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畲、满、回族等,通用闽南方言泉州话。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新兴城市。
地理环境南安地处南亚热带,依山傍海,山清水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中山、低山渐次过渡到丘陵台地、平原、坡麓、海滩、明显阶状倾斜。晋江上源西溪由西向东横贯中部,东溪斜贯北东,于双溪口汇合为晋江干流。南部滨海,海岸线长30多千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9℃,七月平均温度28.6℃,一月平均温度12.1℃,年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30天。
行政区划市人民政府驻溪美街道。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2个乡:官桥镇、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省新镇、仑仓镇、东田镇、英都镇、翔云镇、金淘镇、诗山镇、蓬华镇、码头镇、九都镇、乐峰镇、罗东镇、梅山镇、洪濑镇、洪梅镇、康美镇、丰州镇、霞美镇、水头镇、石井镇、眉山乡、向阳乡。共有32个社区、384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改晋安县,属晋安郡。南朝梁改为梁安县;天监(502—519)中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五代曾改名晋平县、晋安县、梁安县),辖地包括今莆田、晋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唐武德五年(622)置丰州,贞观元年(627)丰州并入泉州(州治今福州)。贞观九年(635),并丰州入泉州(今福州)。嗣圣初(684)分出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南安县城丰州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又别称武荣)。久视元年(700)迁治今泉州,丰州仍为南安县治。五代后南安县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1937年7月县治迁今址(另有一说:1936年县治迁往溪美镇)。1949年8月14日解放,设南安县,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1993年撤县设省辖县级南安市,由泉州市代管。
历史名人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建县,名“东安县”,后曾改用晋安,梁安等,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南安县。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南安撤县设市。全市现辖20个镇,2个乡,7个直属农场。南安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丰州金鸡古港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上除了民族英雄郑成功,南安还孕育出唐代开八闽文化之先声的欧阳詹,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一代名将叶飞等杰出人物。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南安土地总面积3052869.9亩,现有耕地517410、1亩,园地311098、8亩,林地1325182.7亩,草地198.1亩,其它农用地122034亩,建设用地448482.9亩,未利用地328463.3亩。
2、森林资源
南安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0.8万亩,林木蓄积量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6%,现有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的用材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木荷、相思、桉树等,还有南方红豆杉、樟树、福建柏、油杉、米槠、闽粤栲、格氏栲等珍稀树种。全市现已建设巨尾桉等速生丰产林基地4万亩,花卉基地面积1万亩,省级森林公园3个,县级森林公园2个。
3、水资源
南安多年来平均水资源量为17.366亿立方米,入境客水41.4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035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1173立方米,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39%。晋江水系在本境内的河流有东、西溪中下游段及晋江部份干流,有5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1年10月南安通过省初级水利化试点县(市)建设的验收,全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机电灌站、江海防堤、拦河闸坝、水电站、乡镇供水以及节水灌溉等各种水利水电工程1.4万多处,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49座,占泉州市的67.6%,城区防洪堤总长25.26公里,防洪标准达20年--3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乡镇供水工程26处,日供水能力19万吨。南安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是码头新汤的温泉,可供开发为疗养、游览胜地。
4、水产资源
南安海岸线长32.8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5.6万亩,滩涂面积3.6万亩;大小溪流河道400千米,溪滩4.5万亩,可供养殖的水库、山围塘、池塘、井潭52729亩;可养鱼的稻田214425亩,可供热带鱼类越冬保种的温泉3处。水产资源较丰富,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是我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
5、矿产资源
南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花冈岩、辉绿岩、陶瓷土、高岭土、铝土、绢云母、紫砂土、泥煤、钨、锰、铁、铅、锏、钼、水晶、锌、磷等28种。第一大非金属矿藏花岗岩,储量约30亿立方米,年开采量约1000万立方米。其中产于丰州的"砻石"饮誉中外,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及雕刻,同时是优质建筑材料,可做高级装饰面板、异型线条、弧板等产品,已成为大型的城标雕塑、龙柱、罗马柱及知名建筑首选石材。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厦门港海中覆鼎山上郑成功塑像、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重要建筑都采用它。除花岗岩外,第二大非金属矿藏高岭土,总储量约8700万吨,目前年开采量约50万吨。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尤其是“八五”以来,南安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蟠龙起舞,两翼展翅,中部开花,推进三角,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三分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格局,广泛开展“乡镇企业年”、“建市年”、“电力建设年”、“交通年”、“三资企业年”和“工业发展年”活动,各种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国龙眼生产基地县”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市已建成100个工业小区,形成石料建材、水暖消防器材、建筑陶瓷、塑料化工、针织服装、五金机械、雨具箱包、食品罐头等八大支柱产业。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提前八年翻两番,财政收入进入全省亿元市(县)。
1993年以来经济发展连续位居全省“十佳”、“十强”前列,并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1996年,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生产总值123.51亿元,增长13%。国内生产总值118.01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12.8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63.85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41.28亿元,增长13.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2.3亿元,增长13.5%。工业总产值185.03亿元,增长14.3%。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无亏损。外贸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额达22.44亿元。财政收入4.20亿元,增长16.6%。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54.02亿元,贷款余额达30.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3.95亿元,分别增长48.6%、39.3%和52%。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涨幅4.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5014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增长20.9%。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第三位。
1997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5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十强”前列,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3年,南安市主动对接省委提出的“三条战略通道”,呼应泉州市“五大基地”建设,努力推进沿海、东西溪沿岸、山区半山区三个区域同时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4亿元,比增12.1%;财政收入11.36亿元,比增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比增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43元,比增9.1%,农民人均纯收入5036元,比增6.8%。
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01亿元,比增15.5%。新登记工业企业481家,比增147家;注册资金7.3亿元,比增29.9%。工业用电量 17.29亿千瓦小时,比增22.1%。工业产销持续较快增长。建材业产值165.2亿元,比增16.1%;轻纺鞋服产值41.4亿元,比增14.4%;电子机械产值20.4亿元,比增 12.6%;纸制品产值13.6亿元,比增10.3%;食品饮料产值10.9亿元,比增2.7%;石油化工产值21.8亿元,比增10.5%;家私装潢产值16.1亿元,比增 11.8%。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8.2亿元,占工业产值34.5%,增长23.3%。82家明星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市场开拓进一步扩大。鹏程、申鹭达、中宇、溪石等规模企业纷纷到国外参加各种专业展览并设立办事处。至年末,在国外设立商务机构的企业有17家。企业技术改造有所进展。全年申报技改项目80项,结转上年续建技改项目16个,完成投资16.1亿元。贯标认证进一步推进。50多家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33家企业通过认证。12家企业申报省名牌产品,其中8家列入计划,6家被正式命名;12家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认定,春赞牌等6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莱克石化和溪石集团继续争创“全国驰名商标”。 工业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575.9亿元,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1家,产值403.64亿元,增长32.0%。新增1个国家级企业实验室、11个省级和泉州市级技术中心、1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博士后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16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2枚、国家免检产品2件、国际注册商标企业5家,居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第12位;21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行列,6家企业完成股改。
城乡建设。编制完成城市总规局部调整和11个详规编制以及沿海、中部两个区域发展规划。市政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全省最长的江滨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园。全年累计投入环保项目资金6亿元,近海水域8个污染整治项目全部建成并居泉州市各县市区考评第一名,滨海石材产业基地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农村道路完成硬化196千米,9个乡镇完成通行政村及村通村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53处村级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建成2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5个乡镇、62个村顺利通过“家园清洁行动”省级验收,1个乡镇获全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创建全省首个“中国十佳小康村”、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项目建设。深化项目带动,6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率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为近年来最好水平;162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33亿元,增长7.25亿元;22个城建项目按序时进度有序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46.7%,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
内外经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7亿元,增长14.6%;对外出口商品总额109.75亿元,增长26.8%;新批三资企业项目70个,总投资额3.38亿美元,增长21.4%,其中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12.5%;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7088万美元,增长34.2%;三资企业总产值110.88亿美元,增长13.5%。进一步深化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新成立8个异地南安商会,举办赴“长三角”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共签订91个招商项目,总投资100.5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首次超亿元。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和全国水暖泵阀交易会。
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成功科技工业区完成二期路网建设,入驻企业27家,二期签约入驻企业9家。扶茂岭工业区进行“三通一平”及主干道建设。仑苍水暖工业区完成首期征地拆迁及土地平整1000多亩,签约入驻企业37家,计划投资11.8亿元。专业市场建设继续拓展。闽南建材市场占地500多亩,拥有经营店面820间,日销售额500多万元。环球家具城完成首期征地拆迁,展厅工程封顶。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施工图纸设计,首期工程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中国水暖城”首期工程封顶,签约入城项目211个,总投资2.28亿元。中国粮食城首期工程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 狠抓招商引资 全年新批三资企业63家,合同利用外资1.45亿美元,比增2.8%;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比增8.7%。经贸展洽工作成效明显。举办首届世界南安青年联谊恳亲大会经贸活动,组织参加泉州海丝文化节经贸易洽谈活动、“9·8投洽会”和“9·9泉州旅游节”、“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泉州侨乡商品(乌鲁木齐)展洽会等各类展销洽谈会50多场次。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新获批自营出口权企业35家;外贸出口总额1.43亿美元。 夯实农业基础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04亿元。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大众、顺兴、龙峰园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通过省检测认定。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计划”,确定“七个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六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着手筹建南安市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市龙眼行业协会。进一步推广订单农业。市农业国投、成功果蔬落实5500亩美国甜玉米、法国细刀豆的生产订单,仅此一项一季就可帮助农民增收近400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入资金7210万元,完成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4.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修复水毁水利工程128处,水库除险加固28座。完成封山育林35万亩,人工造林1.3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51.6%。实施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4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9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6万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两基”以高质量、高水平通过省级验收。创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已经省政府评估验收,丰州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为创一流县(市)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事业立足精品,《婆媳》获全国群星奖银奖第一名。圆满召开'98第四届世界南安同乡恳亲大会筹备工作商讨会,华侨捐资公益事业达1.4亿元,创历史最好纪录。外事、旅游、民政、宗教、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1994年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行列,1997年被评为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已创建各类学校945所,曾先后获省级扫除文盲、幼儿教育、电教工作先进县(市)和学校健康教育示范县,1993年率先在泉州市宣布全面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1994年经省政府组织复评,教育六项督导达省优级水平,1995年以来高考录取生数连续居泉州市各县(市、区)首位,1996年教育“两豪”,小康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已成功举办四届“郑成功杯国际男子篮球赛”,现获得第五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的称号。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旅游业以及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事业都有新的进展。
1996年,南安市出台了《大力发展三资企业的决定》,全年共签订招商项目89个,总投资2.45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2.03亿美元。新批“三资”企业51家,利用外资5070万美元,新签来料加工合同126个,合同金额660万美元,实收工缴费253万美元,位居泉州各县(市、区)前列。投产三资企业总产值32.7亿元,增长55.2%。三资企业规模不断拓展,产值上亿元企业有2家。1996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南安市第二条中外合资公路南(安)洪(獭)公路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进入水泥路面浇灌阶段,1997年5月1日前可全线贯通;南(安)金(淘)公路完成外业设计并通过会审;国道324线水头复线完成投资1700万元;诗芸公路完成测设和拆迁工作。漳泉肖铁路南安路段全线竣工并投入试运营。石井5000吨级码头顺利开工,进港公路路基全面完成,3个500吨泊位码头已接近竣工。水口一官桥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兴建;龙凤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入供电阶段。市区日产20万吨的第二水厂首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乡彩色电视会议系统建成交付使用,邮电大楼完成主体工程1/3,新建7个数字移动基站,完成主干电缆3.6万对公里、配线电缆2.5万对公里、光缆14公里,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电话的市(县)。
加快科教发展步伐。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顺利撤并14所小学,完成新侨中学高初中分离,新办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扩大校园面积9.2万平方米,消除中小学危房5.04万平方米。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再次位居泉州市首位。全市中学100%、小学93%实现“校校通”。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走在全省实验区的前列。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四个星火技术密集区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中期考评。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4项,省级项目3项,泉州市项目3项,本市项目15项。成功举办南安市首届科技奖励大会暨第四届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展示、洽谈会。三大国策得到深入贯彻。全市人口出生率9.13‰。完成罗东等4个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耕地1357亩。实施石材业、大盈溪和山美水库污染整治,工业废水、石粉污染明显减少,80%以上企业产生的石泥实现集中处置。群众文化蓬勃开展。《天公落春雨》入围全球闽南语“十大金曲”。舞蹈《牵手》、小品《男人的面子》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评选,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承办2002—2003年赛博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福建队主场赛事,再度被评为全国惟一最佳赛区。参加泉州市七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建立健全全市医疗急救网络,“120”急救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防抗“非典”期间,建立领导、责任、督查、保障四大工作机制,采取“一防三严五不漏”等措施,构筑严密的监控体系和防护网络,实现无第二代病例、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的“三无”目标,保障全市人民的健康安全。
交通运输
交通十分便利,陆海交通各畅其道。市区距厦门国际机场97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30公里,距省会福州220公里。国道G324、沈海高速路G15,漳泉肖铁路穿越境内,省道S201线、S307线、308线与县乡公路连接成网,南安至官桥二级公路,南安至洪獭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南安至金淘、诗山至芸美、南安至同安等公路改造和市区第三大桥、丰州大桥将在“九五”,实施建设。石井港为国家二类口岸,已建成千吨级杂货码头和石油专用码头和5000吨级码头,可直航香港和厦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
近年来,南安着力构筑农村交通大网络,深入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目前,全市乡村道路达2125.774公里,基本延伸到乡村各个角落,并已实现全部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85%的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
在“有路走”的基础上,市里又开始谋划让农民“走好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升级、水毁危病桥加固改造、通班车山区公路安全保障等康庄工程,今年将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建设57公里。
同时,对54座农村公路危病桥,采取加固除险、限载通行和封桥禁行等措施进行防范,并对个别危桥择址新建;2005年以来,市交通主管部门拨出161.5万元,用于支持182.5公里通班车山区县乡干线公路在急弯、陡坡、深路基路段设置防护栏、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客运班车通农家
市区游客乘班车到林路大厝参观,菜农坐公交到市区卖菜……南安市区至省新镇满山红村农客班线开通后,满山红村变得活跃起来。
按照沿海地区客运公交化、山区乡村班车化的发展模式,南安鼓励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延伸整合农村客运班线。市里通过对经营权招标的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施现代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工程,以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互通,国省道为枢纽,县道为辐射,乡村公路为连接,港口码头为延伸,初步形成了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体系。目前,已开通25条农村客运班线,有370个建制村通了班车,通班车率达90%,使近百万南安农民体验到足不出村即可乘车的便利。
为给出行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市里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原则,把客运站建在乡镇、把停靠点设在村头,完善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做到“一乡一站、一村一亭”。今年投资800万元,在官桥、仑苍等10个乡镇各建一个五级以上的农村客运站。在去年建成40个建制村客运候车亭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建设60个建制村候车亭,让村民候车时免遭风吹雨淋之苦。
电力建设
资源丰富。境内有东,西溪两条主河流,小Ⅱ型以上水库199个。现已建成日产2万吨的市区第一水厂和石井、水头、官桥、丰州、洪濑、梅山、码头、金淘、英都等镇自来水厂,市区第二水厂(日产20万吨)首期工程和诗山、罗东、仑苍水厂正在建设,至2000年全市日供不能力达40万吨以上。 电力充裕。现已建成官桥220千伏输变电站和溪美、水头、洪濑、石井、美林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站以及10个35千伏输变电站;小水电装机容量达3.2万千瓦,1995年全市电网总装机容量达43.9万千伏安,全市10千伏以上高压输电线路1600公里。“九五”计划新建龙凤、仑苍、梅山、丰州等4个110千伏输变电站以及小水电站6处,全省第一座500千伏输变电站,已经选址定在我市官桥镇,将于1998年建成投产。
截至2006年底,南安市电力总公司拥有110KV变电站11座、35KV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91.945万千伏安。去年网供最高负荷达45.75万千瓦,供电量为31.3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南安市将全面推进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建设,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前列,重新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一大批工业项目正陆续落地南安,电力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预计今后四年电量和负荷年均增长率均为17%,至2010年,网供最高负荷可达到91.5万千瓦,供电量将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60亿千瓦时。
为适应南安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强劲拉动,避免出现电力供应阻碍经济发展的“卡脖子”现象,必须加快电网建设、完善电网布局。“十一五”期间,南安公司计划累计投资近15亿元,建成110KV输变电工程18个,扩建、增容110KV变电站各1个;建成10kV配电线路318回、1590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1600台。至2010年末,变电容量将新增156.75万千伏安,大大超过现有南安电网规模。2007年将是南安公司的电力建设高峰期,计划投资近5亿元,建成5个110KV输变电工程,扩建、增容110KV变电站各1个;开工建设5个110KV输变电工程、做好4个110KV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建成113回、459公里的10kV配电线路、400台公用配电变压器。
邮电通讯
邮电通讯超前发展。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0万门,全市各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移动电话覆盖全市每个区域。
市区情况市区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南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已通过技术鉴定和人大审议,新城建设加快进行,星级酒店、宾馆。商场、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成和在建的有华侨大酒店、必利达大厦、成功大厦、武荣大厦、南安大酒店、工商银行大厦、邮电大厦等工程。“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中心市区,至2000年中心市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18万,远期规划区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同时要加快农村集镇的规划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 南安,这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科、工、贸一体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兴城市正以勃勃生机在东海之滨崛起。
2008年建市15周年
南邑古郡,千秋伟业铸辉煌;安澜新城,万里宏图竞风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南安撤县建市15周年了。
改革开放30年,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南安发展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期间,480多万海内外南安儿女在南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鼓荡的改革大潮中携手共进,击潮扬帆,谱写了南安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今天,站在生机勃发的南安大地,深情回顾建市以来15年的历程,我们发现:在跨越两个世纪的浩浩时空里,是改革开放,是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铸就了南安的新辉煌,成就了南安的新跨越。
今日南安,经济腾飞勇走前列。建市15年尤其是近三年来,南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回归创业”工程为平台,以“一区八基地”为抓手,以产业、基地、市场联动为特色,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量,构建具有南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今,滨海、光电、滨江、阀门等“一区八基地”迅猛崛起;中国石材城、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等专业市场扬誉全国;石材陶瓷、水暖阀门、纺织鞋服、塑料化工、粮油食品、纸品制造等六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机械汽配、电子信息、家私装饰、工艺制品四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依托市场、基地、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南安工业正以集群挺进的方式,释放出产业支撑的强劲力量。稳中快进的经济,使南安的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9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分别比1993年的43.9亿元和2.21亿元,增长了5.9倍和9.2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8%%和18.1%%。综合实力继续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全省十强县(市)行列,位居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54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40位、全国商标百强县第11位。
今日南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从建市之初的弹丸之地,扩大到现在的19.6平方公里,一个“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楼在水中映”的山水园林新城已崭露峥嵘。历经十五年发展,南安拥有了陆海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泉厦高速、泉三高速、国道324线、省道307、308线、漳泉肖、福厦铁路穿境而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40多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石井口岸建成5000吨级码头群,船舶运输连接四海;邮电通讯超前发展,现代信息网络覆盖城乡。一个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工贸侨乡新城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日南安,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十五年来,南安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市(县)、全国文化先进市(县)、全国体育先进市(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文化、卫生、广播电视及旅游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文艺精品纷呈迭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蔚然成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
忆往昔峥嵘,励奋进之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爱拼敢赢的南安人正以更大的眼光,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描绘明天更加辉煌灿烂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