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叶慈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种别名 为吊竹、钓竹(广西),(四川南川县志),梁山慈,大叶竹 (云南禄劝、四川会东),瓦灰竹(云南武定、四川会东) 。整竿可用作农具柄及棚架等材料,亦能劈篾编结各种竹器。竹丛秀丽,可为庭园绿化竹种,笋可食。
分类大叶慈
种中文名:大叶慈
[1]种拉丁名:Dendrocalamus farinosus (Keng et Keng. F.) Chia et Fung
种别名 :吊竹、钓竹(广西),(《四川南川县志》),梁山慈,大叶竹 (云南禄劝、四川会东),瓦灰竹(云南武定、四川会东)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牡竹属
属拉丁名:Dendrocalamus
国内分布: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县福禄关。
命名来源:【Act.Phytotax. Sin. 18(2): 215. 1980】
中国植物志:9(1):174
大叶慈
所属分类:竹
摘要:大叶慈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种别名 为吊竹、钓竹(广西),(四川南川县志),梁山慈,大叶竹 (云南禄劝、四川会东),瓦灰竹(云南武定、四川会东) 。整竿可用作农具柄及棚架等材料,亦能劈篾编结各种竹器。竹丛秀丽,可为庭园绿化竹种,笋可食。
提问编辑摘要生物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大叶慈
中文别名:
钓竹、吊竹,梁山慈,大叶竹
二名法:
Dendrocalamus farinosu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
目:
禾本目(GRAMINALES(POALES)
科:
禾本科(Gramineae )
亚科:
竹亚科(BAMBUSOIDEAE Nees )
族:
牡竹族(Dendrocalameae Benth.)
属:
牡竹属(Dendrocalamus )
亚属:
牡竹亚属 (Subgen.Dendrocalamu )
种:
大叶慈 (Dendrocalamus farinosus (Keng et Keng. F.) C)
分布:
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
分类大叶慈
种中文名:大叶慈
种拉丁名:Dendrocalamus farinosus (Keng et Keng. F.) Chia et Fung
种别名 :吊竹、钓竹(广西),(《四川南川县志》),梁山慈,大叶竹 (云南禄劝、四川会东),瓦灰竹(云南武定、四川会东)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牡竹属
属拉丁名:Dendrocalamus
国内分布: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县福禄关。
命名来源:【Act.Phytotax. Sin. 18(2): 215. 1980】
中国植物志:9(1):174
组中文名:碟环慈组
组拉丁名:Sect.Patellares
亚属中文名:牡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Dendrocalamu
族中文名:牡竹族
族拉丁名:Dendrocalameae Benth.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直立,高7-12米,直径4—8厘米,竿梢弯曲或略下垂;节间长20—45厘米,幼时被白粉,光滑无毛,竿壁厚4-10毫米;箨环附有箨鞘基部残留物;竿环微隆起,在两者的上下方幼时各生有一圈金色绒毛环,惟成长后则此绒毛环便消失;节内长3—5毫米;分枝习性高,通常在竿第十节始有分枝,每节以多枝簇生,主枝明显,长1—2.5米,直径4—12毫米。箨鞘呈长圆的三角形,稍短于或等长于其节间,鲜时棕红色,以后渐变为淡褐色,厚纸质至革质,背面具长为1—2毫米的棕色小刺毛,腹面无毛而有光泽,边缘膜质,在外缘和内缘的上部均生有纤毛,鞘顶端截平或微下凹;箨耳无;箨舌极发达,截形,边缘为不整齐的细裂成为继毛,毛长7—10毫米,其尖端甚柔弱;包括继毛在内全长13毫米;箨片较小,外翻,长披针形,4—12厘米,宽5-12毫米,背面无毛 而具纵肋,腹面和边缘均甚粗糙,基部略向内收窄,先端渐尖。末级小枝具4—10(-12)叶,叶鞘光滑无毛,长4.5-8厘米;叶耳与鞘口继毛俱无;叶舌截形,高1—1.5毫米;叶片披针形,质薄,大小有变化,一般长9—33厘米,宽1.5—6厘米,上表面有光泽,下表面被白色微毛,叶缘粗糙或其一边近于平滑;次脉5—11对,小横脉存在但不明显;叶柄长约2毫米。花枝无叶,呈鞭状下垂,长30—40厘米,节间长2.5—5厘米, 密被白粉及细毛,着生假小穗之一侧基部稍扁平,每节丛生7—20枚假小穗,每丛的直径为1.4-2.5厘米,其下方托以2至数片苞片,后者深棕色,边缘生纤毛;小穗含3—5朵小花,长圆状倒卵形,长8-14毫米,宽3—6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小穗轴节间长约1毫米,密被白色微毛;颖2至数片,长6-8毫米,宽5—8毫米,背面及边缘均生细毛,具16脉,先端尖;外稃宽卵形,长7—10毫米,宽6—8毫米,背面被微毛,先端具短尖头;内稃长约7毫米,较外稃宽甚,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5毫米,其内具2或3脉,背面被细毛,先端钝圆;花丝长8—12毫米,花药黄色,长3—5毫米,药隔伸出成1针状小尖头;子房卵形,长约1.5毫米,遍体密被黄色细柔毛,基部具长约1毫米的柄,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1-3,长2—3毫米,密生细毛。果黄色,无毛而光滑,先端具喙。笋期9月,花期7月。
用 途:整竿可用作农具柄及棚架等材料,亦能劈篾编结各种竹器。竹丛秀丽,可为庭园绿化竹种,笋可食。
产地分布: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县福禄关。
播种育苗
通过对大叶慈竹种子贮藏时间、播种覆盖方式及实生苗移植时间、合理密度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种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10d是比较理想的贮藏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遮阴是获得较多和较好幼苗的关键技术措施,用地膜+遮阴网覆盖的方法,是理想的覆盖方法;大叶慈竹幼苗移植应在8月20日前进行;苗圃生产中以采用30 cm×35 cm的移植密度较好。
病虫害对大叶慈类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林业综合防治,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出发点,通过有计划地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各目标害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掌握目标害虫生活史薄弱环节,经济、有效、安全、简便地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整个工作本着以营林措施为基础,调整竹林结构,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提高竹类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生。在防治策略上划分害虫发生类型,实行分类施策,充分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摸清害虫数量变动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在防治上注意保护环境,达到既控制害虫又保护环境。发现病虫害本着“治早、治少、治了”,抓住其生活史中薄弱环节,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及时消灭,以保证竹林的健壮生长。
1)选择好苗圃地。前作是蔬菜、棉花、瓜类及松、杉苗等的圃 地,不宜用来育竹苗。
(2)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毒。在整理苗圃地时,先施用农药(如苏化911或苏农6401)3~4kg/1,000m2,按1:200~300的比例和 细土拌均匀,垫床复种。也可施用敌克松,用药量为2kg/1,000m2, 与30~40倍细土拌均匀,垫上复种。
(3)播种前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的0.2%~0.3%的退菌特或0.2%的苏农6401拌种;或施用0.5%的敌克松连同种子和10~15倍细土拌匀播下。
(4)出苗后,发生幼苗立枯病、笋腐病等时,可用以上药上撒在苗床上,每1,000m2用药上45kg左右,施后培苗以免发生药害;或喷1:100~150的波尔多液;或 0.1%的高锰酸钾,每10天左右喷1次,直至病除为止。发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和喷药。
二、植株病害
新种植大叶慈时,不要在遭病害的大叶慈林中挖取分株;对大叶慈和幼苗要严格检疫和消毒,病株和病苗不能用来造林。带病的植株和幼苗不能用来造林,以防病害蔓延扩大。
植株的枯梢病、茎腐病,应及时防治,清理病源,把带病的枝或秆集中烧毁,防止蔓延。4年生以上的小杂株容易发生丛枝病、秆锈病等,应及时砍伐老龄带病株。
要加强抚育管理,清除病竹,有利于通风透光,改善卫生环境,增强抗病力,可以减少丛枝病、竹黑粉病、竹秆锈病、竹煤污病和竹疹病等的发生。
植株疾病发生后,要结合抚育管理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价值用途整竿可用作农具柄及棚架等材料,亦能劈篾编结各种竹器。竹丛秀丽,可为庭园绿化竹种,笋可食。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是当今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竹类植物靠地下茎的侧芽进行出笋和抽鞭,繁殖成丛、蔓延成林,其地下茎具有强烈的无性繁殖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木本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材料
产地分布:产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县福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