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赫勒
Sahil, as-
1.非洲萨赫勒地带阿拉伯语意为“沙漠之边”。指非洲苏丹草原带北部一条宽320-480公里的地带(包括非洲塞内加尔北部、毛里塔尼亚南部、马里中部、布基纳法索北部、尼日耳南部、乍得中部),是由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带。跨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冈比亚、乍得、苏丹、布基纳法索等国境。这里地形单调,多为起伏和缓的高原,植被稀疏,降水稀少。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毫米递减至250毫米。植被上,南部是荒漠化热带草原,北部是半荒漠。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种植稻谷、高粱等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中花生最重要,还是世界阿拉伯树胶主要产区。牲畜有牛、绵羊。由于降水变率大,经常出现持久干旱,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不适当的砍伐树林和过度放牧导致撒哈拉沙漠南移,吞没大面积农田和牧场。1973年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先后成立抗旱委员会和萨赫勒之友俱乐部,协同开发水利,克服旱灾带来的困难,恢复生产。
2.突尼斯东部沿海平原拉丁语作Byzacium。突尼斯东部沿海平原。在加贝斯湾与哈马马特湾之间。长128公里,宽16-40公里。广阔平坦的沙质低地,多湖泊。农业集约化,是全国油橄榄集中产区,以质地优良著称,还种植棉花、高粱等。有斯法克斯、苏塞等重要港市。
突尼斯东部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位于地中海和突尼斯中部草原之间,沿海有沙滩、大海湾和潟湖。北从中部哈马马特(al-Hammamat)湾的奈菲代(an-Nafidah)城,南至加贝斯(Gabes)湾的加比斯(Qabis)城,皆属于这一地区,但萨赫勒系特指苏萨(Susah)和斯法克斯(Safaqis)之间的地带。杰尔巴(Jarbah)和萨尔奎(ash-Sharqi)二岛亦属于该区。东风带来充足雨量,利于灌溉。
西元前9世纪时腓尼基人首先到此拓居。传统上种植谷物,尤其是小麦和大麦;约西元前203年汉尼拔引进橄榄树的栽种。西元1091年来自西西里的穆斯林难民在此定居。工业以榨橄榄油和制造肥皂为基础。制陶、纺织和捕鱼在经济上也占重要地位。人口稠密,村庄林立。该地居民通常是指来自海岸地带的萨赫里人(Sahili)或是当地定居的村民艾菲奎人(Afaqi)。主要城镇为有“萨赫勒的珍珠”之称的苏萨;突尼斯第一任总统布尔吉巴(Habib Bourguiba)的出生地莫纳斯提尔(al-Munastir);集市村马赫迪耶(al-Mahdiyah)以及重要港口兼贸易中心斯法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