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方孔古钱币的常用名词

简介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

钱文左右易位称传形,又称左读。如半两转为"两半",五铢转为"铢五",货泉转为"泉货"。又面文互易,且均反书,亦称传形。如钱文一字反书,或字的一部分反书,则称某字或某字某部分传形。

例子指钱文左右二字传动易位。如“半两”铸成“两半”,“大泉五十”铸为“大泉十五”等;亦叫“反文”。另有位置未变但钱文反书者,亦称“传形”或“反字”。

词语解释chuán xínɡ

传形(传形)

释义:

1.画像。

2.依原形仿制。

出处:

1.画像。

宋 苏轼 《传神记》:

“传神之难在目。 顾虎头 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 清 袁枚 《新齐谐·画工画僵尸》:“嘱隣人代请 以贤 为其父传形。”

2.依原形仿制。

旧题 宋 董逌 《钱谱·故钱》:

“传形五铢钱刘备 所铸,文字,轻重、大小与五铢无别,但以‘五’字在左,‘铢’字在右,谓之传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