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羽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一般用白鹅翎,亦有灰色。相传禽羽枯则易散,惟浙江湖郡(今湖州)骆驼桥下之水,上承苕雪,栗急厚重,浣羽其下;则久黏不枯,光滑如缎。故鹅扇都产湖郡。他处羽扇,必先浣羽于湖,而后制之。其形如掌,上锐下圆。一扇用三四十羽不等。柄用短木,管三寸,劈翎管如篾丝,结成古钱及田字等形,蒙其外。柄上用五色绫缎剪成寿桃形两方,前后贴之,金缕绣成,书画甚工。再用孔雀金翠毛,围列共边,中缀大红绒花一朵。盖鹅毛长不及八九寸,借此以掩鹅毛之根部,同时亦起到装饰,增加美观之作用。亦有制成长方形,皆为女用。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