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现代剧。胡小孩于1959年编剧,初名《花树姑娘》。
写何巧红、田香红、林小红三个农村姑娘,在石桥亭畔种植棉花试验田。初时棉苗生长不佳,生产队长田四保在亭内写诗嘲笑是“小皇帝”(小、黄、低)。姑娘们并不泄气,在党支部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一面写诗回击,同时学习科学种田,经过辛勤奋战,终于获得高产。丰收时,县委书记亲临参观,给予赞扬,并建议将石桥亭改为“斗诗亭”。姑娘们为何巧红梳妆打扮,欢送她赴京出席群英会。
此剧构思新颖,富时代气息,思想冲突皆以在亭内题诗的形式开展。表演上安排锄地、施肥、船运、夜灯、除虫、采花、梳妆等场面,自始至终贯穿歌舞形式。1959年由浙江越剧二团首演,在杭州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连满108场。导演王瑗,技导沈传锟,作曲周大风,设计南式仁。薛莺饰何巧红,曹蓉芳饰田香红,张蓉桦饰林小红,方海如饰田四保,江涛饰支书,阮敏饰县委书记,何雅饰田母。1960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应云卫导演,王爱勤饰何巧红,梁永璋饰田四保。剧本1960年由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上海唱片厂灌制唱片。
电影名:斗诗亭
导 演:应云卫
编 剧:胡小孩
主 演:王爱勤 曹蓉芳 张榕桦 梁永璋 江涛
上 映:1960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片
斗诗亭 (1960)故事梗概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58年浙江海滨村,何巧红、田香红、林小红响应党的号召,决心试种高产棉。她们的行动得到党支部书记的支持,把“三界亭”畔一亩大麦丰产田给她们做试验田,并让生产队长田四保做她们的技术指导。可思想保守的田四保认为姑娘们是异想天开,是胡闹。姑娘们干劲十足,她们日夜忙着锄草、松土、施肥、侍弄棉苗,可棉苗却长得又小、又黄。姑娘们急得心头冒火,村里已有闲言冷语。县里派检查团来查棉苗,田四保以此为由,要姑娘们放弃试验。而姑娘们表示要找出病根,加劲赶上去。由于缺乏经验,棉苗长得不好,被评为“三类苗”。这一下,村里的保守派和支持她们继续干下去的人纷纷用写诗的形式表达各自的想法贴在三界亭的墙上,暂时的困难吓不倒姑娘们,她们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辛勤耕作,虚心学习,找出关键问题,使“三类苗”变成了“棉花树”。县委书记高山亲自来看姑娘们的试验田和三界亭墙上的诗句,决定在此召开棉花高产试验田现场会议。田四保怕自己写的诗被大家看到,想趁人不注意时撕掉,不想遇上了儿子田上青,田四保接受事实的教育,经过儿子的帮助,再题诗一首,作为检讨,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三界亭易名为“斗诗亭”。姑娘们簇拥着战胜保守、夺得棉花高产的巧红姑娘,欢送她作为先进生产者的代表,上北京去见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