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后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筑后国(ちくご)(Chikugo):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西海道,俗称筑后,古称筑紫后。石高约26.6万石(庆长时)。现在福冈县南部。古代筑紫国之一部,文武天皇二年(698)把筑紫国两分后,自成一国。明治四年废藩置县后分置久留米、柳川、三池三县,曾改名三潴县,同九年编入福冈县之一部。

特点:农业和渔业等产业比较发达。

分郡:御原、生叶、竹野、山本、御井、三潴、上妻、下妻、山门、三毛

主要特产名物:蓝、烟草、砂糖、提灯、炭薪、歌留多、久留米饼

代表风土:高良大社、灵岩寺、吉井宿场町、宝满神社之能、大牟田燃之石、田主丸

筑后国

主要势力:大友氏,蒲池氏

梗概:[1]面向有明海的西海道之国。东边是释迦岳是与丰后国的天然分界,西边的筑后川是与肥前国的交界,北面的筑紫平原与筑前国相连,南面筑肥山地的另一端是肥后国,西南有明海的对岸是肥前国的岛原半岛、肥后的宇土半岛及天草诸岛。古代与筑前国共同组成了筑紫国,后于7世纪左右被分成两国。国土东部是北水绳山地,南部是筑肥山地,西部是广阔的筑紫平原。其中筑后川是矢部川冲积所形成的平原地区是国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九州第一大河流筑后川虽然经常泛滥,造成水害。但也为周围平原肥沃的土壤提供了灌溉水。除了农业发达以外,有明海的渔业也非常发达。

虽然国内有着较高的生产力,但从室町时代开始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国内处于豪族割据的状态。进入战国时代,大友氏领有了筑后守护职,掌握了该国统治权。筑前、筑后和丰后作为九州对外贸易的中心,大友和大内两家常年摩擦不断。随着大内氏的最终衰落和灭亡,大友氏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就任了九州六国守护及九州探题。

而肥前的龙造寺隆信也慢慢扩大势力,逐渐渗透至柳川一带。并联合毛利氏,扩充地盘。在今山合战击败大友家后,入侵到了肥后、筑后及丰前北部。大有与大友家抗衡的态势。毛利及后来的岛津不断与大友家对抗,大友家的支配权力进一步萎缩。在耳川合战后,大友家便不再具备与岛津家对抗的实力,并于1586年投靠于丰臣秀吉伞下。秀吉开始九州征伐,后进行国土分配。筑后分别被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立花宗茂、高桥统增和筑紫广门五人领有。但关原合战时筑后诸大名加入了西军于战后遭到改易,因捕获石田三成有功的田中吉政获封了柳川32万石。1620年田中氏断绝,筑后被分成了有马丰氏的久留米藩21万石和立花宗茂的柳川藩11万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