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赵飞翰(1865~1952年)号凤洲,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六凤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飞翰乡试中优贡第一名(优元),第二年赴京于保元殿朝考,列一等第三名。故自有诗云:“壮年优行贡成均,一等第三试亦频。何似探花郎及第,平生惯作第三人”。不久飞翰任山东荣城县知县。荣城有恶棍李光灿,横行乡间,暴虐邻里,连知县也莫奈其何。飞翰接任后,誓除此害。他严令差役,拘捕李光灿,但累月不成。飞翰知道差役有受贿内情,便亲自带公差12人,虚称路过。李光灿不知真假,倒设宴招待。飞翰乘机举酒为号,捉了李光灿后按法重办。于是荣城县民心大服,吏治鼎新,称飞翰为循吏。不久,以飞翰能,兼署商河知县职,仍奉行“清白吏不贪为玉,老成人惟适自安”,还把所经判牒,印成一册曰:“观乎成山”,以公于众。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飞翰南下归里,隐居在家乡,以医行世,“米以活人谋旦夕,居然娱老伴春秋”。他医术高超,在救死扶伤之余,写有《伤寒金匮方歌快读》、《温病条辨方歌》、《血症论歌诀》、《青主女科方歌》等,并身体力行,设中医学校,课徒达数十人,中有今福建中医学院教授陈鳌石等人,都大有成就。

民国32年(1943年),赵飞翰为首发动“重游泮水”活动,出版《先正名人荣寿录•附凤洲纪事诗》。1952年又筹备“重宴鹿鸣”佳会,奈心力不敷,无疾以逝,年87岁。有“六桥诗叟”林竹均赋诗相吊:“阅尽沧桑八七秋,其人其笔两风流。剑南豪气堪相似,瓯北前身或可俦。纵未鹿鸣叨赐宴,尚能泮水得重游。外孙幸尚存遗稿,身后犹知赵凤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