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 性质: 国家级

◆ 服务领域: 化学反应工程, 新化工工艺过程,设备研究与开发, 现有化工过程与装置扩能、改造和优化。

◆ 主要成员: 实验室主任戴迎春(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渭康(工程院院士)

◆ 依托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该实验室建于 1991 年,现有工作人员: 45 名,其中管理人员: 1 名,检测/校准人员: 3 名。主要仪器设备 14 台(套),占地面积 2000 平方米,其中试验场地 1350 平方米。

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筹建,1991年建成验收并开放运行,1995年通过第一次评估,1999年评估时评价良好。联合实验室下属萃取分离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精馏分离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和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近年来,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关怀和支持下,联合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对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国际学术地位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化工过程强化:多功能反应器(连续相变,反应精馏等)、反应器的非定态操作(强制振荡,换向操作等)、模拟移动床等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反应器微型化。超/近临界反应。电化学有机合成。反应结晶。反应过程模型化、动态模拟、控制与优化。2、材料中功能化微结构调控: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重点是材料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聚合物超临界技术加工,包括掺杂,共混,接枝和发泡等,主要研究前驱物在母体中的扩散及反应动力学。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调控技术,开发高性能合成材料。高分子膜(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材料制备,微通道尺寸与表面性质调控。新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根据不同反应特点在介观尺度上调控催化材料形貌,以制备高性能催化剂。3、计算机辅助过程与产品设计:流体力学计算,结合冷模实验,研究多相混合与传递,流体混合与均布,为高效反应器设计与开发提供依据。利用分子模拟、模式识别,相似类比,经验关联等方法,进行添加剂设计。如电极失活抑制添加剂设计,延长电极使用寿命,提高电化学有机合成的电流效率;聚合物加工添加剂设计,控制高分子晶体形态,实现通用材料的高性能化;溶液结晶添加剂设计,控制晶习和晶体生长速率。

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引进,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度高校科技一等奖,2001年度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