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 大梵寺 】 《 佛学大词典 》

(一)位于广东曲江县。乃刺史韦宙请六祖说法之处。唐开元二年(714),僧宗锡建,始称开元寺。后改称大梵寺,刺史韦宙曾请六祖于此宣说坛经。[广东通志卷二二九]

(二)非特定之寺名,而为一般寺院之通称。与‘大梵刹’同义,即‘大寺院’之意。

【 大梵寺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寺名)刺史韦宙请六祖说法处也。广东通志二百二十九曰:‘韶州府曲江县,报恩光孝寺,在河西。唐开元二年,僧宗锡建,名开元寺,又更名大梵寺,刺史韦宙请六祖说坛经处。宋崇宁三年,诏诸州建崇宁寺,致和中改天宁寺。绍兴三年,专奉徽宗香火,赐额曰报恩光孝寺。’

大梵寺坐落在南昌市上海路(往洪都飞机制公司方向500M许),始建于东汉武帝年间。

南梁十二年,甲子仲夏,西域高僧达摩东渡,从南(今广东)登陆,云行赣北昌兴府(今南昌),在此设坛起梵,当时称为梵院。观星睹宿,择福于民。自此才有了后来辗转云游中原大地至嵩山面壁九载,了悟大千,助建少林,以禅拳并习,定慧(性命)双修,举世瞩目,名摄海内外的这一盛大因缘。宋太祖年间为契嵩禅师住静之地。宋真宗赐额“大梵寺”雕龙描金大匾。明毁于兵乱。

清浚雪禅师重修。晚清时期,本庆禅师弘化一时,洪城(南昌)地域影响颇大。

抗日战争时期,住持智能大师为抗日救国筹集钱粮,捐募医药,抢救伤员,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残存碑文记载的时间推算,大梵寺的历史比少林寺早十余年。

大梵寺历来香火鼎盛,殿宇群立,香客往来不绝,历代高僧辈出,几经兴衰,剩下这明末清初的建筑,虽保护不足,尚能引人赞誉。解放后毁于“文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从1987年起信教群众开始在大梵寺残存旧址结庐烧香拜佛。1994年,因原址扩建工厂,村委调节划拨东移半里建殿,相继建起三圣殿、伽蓝殿、大殿、住房等八间,初步完成了寺院活动所需的临时设施。

1999年秋,坚量法师住锡大梵,承居士及善信人等捐送土地及领导支持调整调换,现有土地14亩,首先规划了大梵寺的总体布局,使寺院管理从此走上正轨。

佛教文化、梵呗音乐是中华古典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2001年,承政府宗教部门领导的支持,组织了江西省第一支传统佛教梵呗音乐队伍——南昌市梵呗乐团。

梵呗音乐除了传统赞偈、唱念、敲打、早晚课诵以外,还用于各种佛事和法会中,以主旋梵乐、曲牌、大乐融入焰口、蒙山、系念、助念、普佛、拜忏、上梁、开光、升座、剪彩、庆典、祝寿、祈福等大中型佛事法会之中,法乐贯穿全台,别有灵氛。并以佛教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创作出大量适用于现代形势的宣传词,发展歌曲(独唱、对唱、轮唱、合唱)、曲牌、舞蹈的形式教化众生:“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挽化人心:上慈下孝、循规蹈矩。改良风尚:遵纪守法、典范为人。特别是发掘整理的宋代抠和祖师创建的抠和堂的佛事唱腔尤为精彩,法事内容精辟,敲打念诵、呼吟韵唱无不齐全,且唱中有打、打中有奏,吹唱打奏相互关联,既可以单独罗列,也可以并联为伍。在曲牌中,大套曲中有中套曲,中套曲中有小套曲,可谓是“套中有套,曲中有曲”,曲套连环,丰富多彩。我们以梵乐利于耳根的特点,使听者尽生欣悦,闻者皆大欢喜。是弘扬佛法的一大盛事。进而达到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传统古老文化的目的。

目前,大梵寺佛乐能够专场接待其他寺院和外单位各种类型的佛事法会活动及应邀演出。还可以承接旅游团体的观光欣赏,让不同方位的单位和团体的群众能够在佛教文化中得到深深的受益,起到德化的熏陶。

大梵寺现有宗教教职人员12单,殿堂三座,共300多平方,寮房40余间,约1300余平方,左侧的土地面积有发展余地,宗教活动场所形成规模以后,按总体规划将在寺左侧的池塘中及前后空地处修建梵呗教学大楼等到,将作为南方梵呗音乐教学基地——全国第一所梵呗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