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沛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孔沛然(1854-1945),番禺洗墩乡人,晚清附贡生。其父孔继溶是一方名医,他继承父志,广读医书,深研医理。1887年,清廷考官汪柳门到广东主考,设“医学经古”一科取士。孔沛然欣然应考,得考官垂青, 遂名闻于世。以后,他又入博济医院所办的南华医学堂学习,得学士学位。后还入两粤医学校就读至毕业。

孔沛然诊症虽以中医药为主,但提倡中西医结合、洋为中用,不仅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传统诊法,还运用西医的视、触、扣、听等诊法,取长补短,故可称中西医结合先驱之

孔沛然用药以少而精见长。他一般开处方只有三四味药,每味药量只二三钱,一剂药仅有几钱至一两余,但却甚有疗效,故有“孔小剂”之称,与名医陈伯坛(“陈大剂”)同时扬名于省港澳。孔沛然认为:药能杀病菌,亦会杀细胞;药能攻病邪,亦会伤正气。故他用药以轻灵巧取、切中病邪、适可而止为宗旨,亦成一大学派。

孔沛然于清末民初设医馆于广州豪贤路榨粉街61号。1912年间, 曾受广东陆军速成学堂之聘,任军医长兼医学教习,主讲生理学及急救法。1938年移居香港,在梨园街开设医馆。l945年6月8日病逝于香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