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简称HUAT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始建于1972年,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1998年正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同年,学院由原机械工业部领导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领导为主。2001年国务院批准学院办学经费采取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三家抬”的方案,由此学院进入了“政企共建”的发展时期。2006 年12 月30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学院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院的发展完全纳入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学院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学院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经过37的年发展和建设,占地面积784 亩,总资产3.2 亿元,教学科研设备价值4976 万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5913m2,体育馆面积2966m2,图书馆面积5242m2,藏书43.9 万余册,中外期刊约1500 种。办有全国公开发行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和《高教研究》等学术研究刊物。
现有教职工851 人,其中专任教师402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60.70%。学院现有工学、理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14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学院设有9 个系、2 个部、1 个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本专科学生5759 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89 人。
学院坚持特色兴校,积极推进本科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教育上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1987年起,作为全国首批28所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改试验,创立了“3+2”、“4+1”、“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外建立了20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内近百个实习点。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专业实习均在生产一线进行,80%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并采取“双导师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项教改试验荣获湖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院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凝聚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学院以“车辆工程”学科为龙头,并从“汽车动力与传动新技术”、“汽车性能仿真与控制”、“商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学院把其他四个重点学科都调整到围绕着“车辆工程”学科来展开,形成学科链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已显现出来,形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及东风汽车公司“十五”战略发展项目在内的课题群,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与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术梯队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已崭露头角。
学院在面向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的科研理念的指导下,科研工作坚持“三个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学院科研与东风公司科研体系融合的力度,形成从选题、立项、计划到研究、中试、转化一体化的科研体制,科研工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管理创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于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一种宽松的科研环境。重新修订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实行了立项、目标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成果创新上,始终坚持从生产一线、学科交叉地带选择科研课题,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批具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和企业战略发展项目。
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清华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担国家“九五”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的研究,该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3月,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自筹资金招收培养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通过上述途径,为中国汽车工业及东风汽车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乌尔姆工学院、日本国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交流访问学者与互派留学生。
学院创建以来,得到了中央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王震、姚依林、李岚清等领导曾先后到院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学院题词。李岚清的题词为:“希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越办越好,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进入新的世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将发扬“与时俱进,挑战未来”的学院精神。全院师生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建设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目标前进。
学院网站:http://www.hua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