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子 男,1933年7月生,湖南望城人。教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职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系陕西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口腔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从事龋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发现了龋病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10多年来带领研究生)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在离体人牙上制造出电化学人工龋,证明龋病脱矿主要是由于生物电的腐蚀作用,且符合法拉第定律。在龋变组织和牙菌斑内找到了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高浓度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初步完成了对龋病机理新理论的系列论证,修正了1890年Mill er提出的“化学细菌学说”。论文发表于《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Chinese Edition)、《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被美国只读光盘《Medli ne》1994年摘录收藏。受美国《Science》周刊主编F·E·Bl oom邀请,加入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UDU型超声波洁牙机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另获银、铜牌13枚。口腔多用电测仪及牙科发声探针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另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93、1994年先后被美国传记协会(ABI)、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载入《国际名人录》,被授予20世纪成就奖。
1987年,黄力子在临床上发现龋变牙齿存在生物电流现象,从而构想了生物电子流的电腐蚀作用形成龋洞的新假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临床实验验证工作。首先,他们在实验室用电化学方法第一次制成了与临床相似的人工龋洞。接着,他们为了寻找龋变部位产生生物电的物质基础,又在龋变组织和导致龋变的牙菌斑内发现了高尝试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作用,在龋变和牙斑局部形成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电子流对牙龋表面及牙髓进行腐蚀,直到形成龋洞乃至穿通牙髓。这一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可以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很多龋病临床和病理现象,并且对开拓新的龋病防治方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为人类在21世纪战胜龋病带来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