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和县白桥镇白桥,又名“白渡桥”。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来此游玩,具有陋室之称的刺史刘禹锡送白居易走时,到牛屯河与水相隔。特在牛屯河上造桥为民,后人将此桥称作“白渡桥”,白桥因而得名。辖区面积106.58平方公里,人口5.3万。
白桥,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南望芜湖,北靠南京,东临长江,隔江与钢城马鞍山相望,西接合巢芜高速公路,省道滁芜路纵贯南北。
白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清道光年间授翰林院编修的鲍源深、民国时期曾两度出任和中校长之职的张亮、和含县县长赵鹏程,到当代国画家罗积川先生,无不在历史上书写了白桥的光荣和骄傲。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也迷恋在此生活创作多年。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今天,白桥人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书写白桥明天的新的篇章。[2]
工业发展地处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白桥镇,滨临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水陆交通便捷,是商家投资的首选之地。尤其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抢抓东向发展战略机遇,主动迎接长三角经济的辐射,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66家工业企业,构筑起造纸、食品、化工、建材、塑料包装、食品模具、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七大支柱产业。[3]
特色经济白桥茶干、豆制品、麻油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尤其白桥茶干,是和县地方特产,据《和县志》记载,民国时期,白桥的安源泰酱园就开始生产五香茶干,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白桥农民就开始以此外出经商,遍及全国。白桥食品,作为品牌在全国许多城市走俏,从而带动了当地包装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塑料包装企业七家,年产值达2800万元,产品销售全国,形成了包装产品生产销售一条街。2006年5月,成立了白桥镇包装行业协会。[4]
行政辖区
高庙村
[5]周鲁村
后港村
周徒村
大尹村
邱吕村
周王村
兴隆村
西王村
周贵仕村
黄桥村
大许村
王成岗村
施庄村
七六二村
大闸村
孙家圩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总人口
29159
男
15263
女
13896
家庭户户数
832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9002
家庭户男
15136
家庭户女
13866
0-14岁(总)
7680
0-14岁男
4563
0-14岁女
3117
15-64岁(总)
18611
15-64岁男
9445
15-64岁女
9166
65岁及以上(总)
2868
65岁及以上男
1255
65岁及以上女
16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992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基本概况
白桥镇位于苍溪县城西北,东靠马桑、亭子乡,南靠东青镇,西北于剑阁县接壤,幅员面积35.41平方公里,辖10个村,66个组,2599户,总人口101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人。(苍溪行政区划改革,马桑乡现已并入白桥镇内)
经济发展
镇人民政府驻地白桥村,场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全镇交通四通八达,公路总长65公里,其中省道15公里,横穿全镇乡村公路40公里,组组通公路,光纤电话开通达1000门,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网全镇开通,农村实现沼气化,通电率100%。现有耕地573公顷。其中田343公顷,地230公顷。建有中型水库一座(白桥水库)有效库容量1345万立方米,控灌东青片区除亭子外6个乡镇,灌面1720公顷。小2型水库2座。全镇有山坪塘156口,微水池426口,电灌站18处,总蓄提水量152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349公顷。
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极地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8.9℃,昼夜温差7℃。全年无霜期270—29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多春旱秋涝。
全镇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花生,属我县水稻制种区之一。经济作物以柑橘、雪梨、蚕桑为主。养殖业重点以生猪、毛兔、鱼、小家禽为主,2000年招商引资兴办砖厂一个,年产值110万元。火炮厂一个年产值50万元。
全镇有初级中学校1所,小学9所,幼儿园10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卫生院1所,医疗点9个。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1个,村广播室10个,广播入户率95%,有线 电视普及率80%。
境内有白桥水库,苍松翠柏和32口天池相伴的农门山。三步五条路的鸡头垭、火烽庙、宋未利州守将王佐墓等景点,可发展旅游业。
白桥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10308
男
5304
女
5004
家庭户户数
2647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132
家庭户男
5180
家庭户女
4952
0-14岁(总)
1959
0-14岁男
1024
0-14岁女
935
15-64岁(总)
7662
15-64岁男
3972
15-64岁女
3690
65岁及以上(总)
687
65岁及以上男
308
65岁及以上女
37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