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国记录镰仓幕府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东鉴》。全书共52卷,用变体汉文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写成,作者不详,记述内容从治承四年(1180年)源赖政举兵到文永三年(1266年)宗尊亲王回京。除了幕府的官方记录以外,还大量引用《明月记》等公家日记和古文书。是日本最初的武家记录,亦是研究镰仓时代的基本史料。其序跋曰:
夫人之处世也,言行之善不善,不可不记焉。得一善记之,则百世善;其人得一恶记之,则百世恶。其人言行,寔君子枢机也。可不慎乎?左氏记《春秋》,而作万代龟鉴,得良史名者难矣哉!《东鉴》一书者,自治承四年,至文永三年,八十七载之间,傍罗曲探,以大抵记之。不知记者名,为遗憾。久历年代,其名湮灭耶?深隐山林,其名埋没耶?仰又谦退以不著其名耶?见此书,则言行之美恶,如指掌也。吾大将军源家康公,治世之暇,翫弄此书,见善思齐焉,见不善内自省也。凡人主所趋向,天下随之,如风草形影也。以“东鉴”名之者,非无所由:殷以夏为鉴、周以殷为鉴。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世。”今也刻梓,以寿其传。後世能见此书,辨别□□,则非啻东州明鉴,岂不作四方鉴戒乎?书之以为跋。
庆长十稔(1605)星集乙巳春三月日,前龙山见鹿苑承兑叟。
土师氏玄同□其舍弟聊卜,来而语余曰:“方今世之见《东鉴》者,□□皆多也,而郡郷村里之号、氏族姓尸之字、官家僧道之目、古今名物之称,方言俗谈,往往未易读也。况又其间文字纰缪,书冩脱略乎?见者病之。今聊卜点倭训于其旁。其或所未安者,乃阙疑而竢後之是正,因附剞□氏新镂於梓,盖为此书之一得耶?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余始拒之曰:“岂外求哉!子宜而为之。”既而复乞之,至于再三而不已。於是记其所以语余者如是。及至其板成,则纸贵而益售耶?可不谓便於童蒙之见者乎?若夫国家之盛、衰世道之得失,可以□戒、可以资治者,姑待异日之评。遂书以为跋。
寛永甲子(1624)之春,罗洞散人林道春书。
寛永三年(1626)三月日,菅聊卜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