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一家电影院 ----上权仙电影院
1906年12月8日,美国平安电影商人来到天津,租用法租界内的权仙茶园(今滨江道吉林路交口)放映电影,每三天更换一批新影片。由于连续放映数月,这段时间,电影即成了该茶园的主要业务,所以,不久它就更名为“权仙电戏园”,从此,天津有了第一家电影院。该园最早由法商百代公司电影机械部负责人周紫云经营。
最初,权仙电戏园的电影放映机和影片全由百代公司供给,后来由于生意兴隆,影院又添置了放映机、小型发电机。影院上映的都是国外最新潮的影片,如美国侦探片《红眼盗》、《巴林女》,战争片《美墨大血战》、科幻片《木头人》,更有卓别林的滑稽剧和世界风景片等等,总计有五六百卷。一些影片在国外刚刚上映不久,就会在权仙电戏园上演。数月后,权仙电戏园名声大噪,享有“甲于京津”之称。观众们争先恐后地购票观影,有时竟出现一周后的电影票都被订购一空。为方便夜场观众观影,该园特向电车公司定下两辆电车,专供送晚场观众回家。此后,周紫云又成立了权仙电影公司,专门为各大富绅公馆喜寿庆会和军营士兵娱乐活动服务。当年天津就有“看电影到平安,电影公司数权仙”的说法。1908年,权仙电戏园被灾,致使天津“半年多没有电影”。由于观众的需要,翌年影院又在原址上重建,更名为“新权仙”。1912年,因租界地租金太高,周紫云遂在南市东兴大街租借东兴公司地盖起了当年所谓华界最豪华的仿古式电影院。舞台设施与戏院相同:上下场门,戏桌、戏椅,下场门设场面席。因为当年人们习惯称租界地为“下边”,“华界”为“上边 ”,故而影院改名为“上权仙影院”,同时在其北侧又联建了西餐厅,名“洋饭店”。
1916年,因洋饭店不慎着火,上权仙影院也在火灾中化灰烬。幸亏事发前影院曾在英商保险公司投了保,尽管费了不少周折,最后还是经法院判决,影院得到了50%的赔款。1918年,周紫云用保险赔款加上多年的积蓄,选新址荣业大街重又建起了影院,仍称上权仙影院。开业后,新影院上座率很高。电影公司承接的外出放映业务也日渐红火。
30年代中期,上权仙开始走下坡路,周紫云只能以保守的经营方式将影院降格,以低级、低价迎合观众,这样,苦苦支撑到1939年天津水灾时歇业。灾后,为了适应电影发展趋势,也为了生存,周紫云投入大量资金大修影院,改映有声电影。
1940年周紫云病故,影院由其侄子周恩玉继续经营。解放后,上权仙影院于1952年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