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浦康平
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教育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
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并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
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
主要经历1932年出生于东京,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毕业
1955年 获日宣美术奖
1962年 获每日产业设计奖
1964年-1967年担任德国乌尔姆(ULM)造型大学客座教授
1970年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论、曼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
1971年 获第二届野间出版文化奖
1976年[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之构成及书籍制作
1979年 月历展获总理大臣奖
1980年西藏[曼荼罗=出现与消亡展]之构成设计
1982年[亚洲之宇宙观展]之策划、构成,同年获文化厅艺术选奖新人奖,并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
1983年-1985年为不丹王国设计邮票
1985年担任印度IDC客座教授
1986年香港[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展]
1987年[raga番弦花音乐会]
1989年起任教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年底赴北京参加中日书籍装帧艺术展并作演讲
1991年[音乐会]以[打开五感之音乐会]方式进行企划、构成
1992年[花宇宙—亚洲之染、织、饰展]之企划、构成
1997年 获每日艺术奖
1998年 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带勋章
1999年《造型的诞生》中文版在中国发行并举办学术讲座
2000年(首尔)开幕式作主题纪念演讲
2003年(名古屋)开幕式作主题纪念演讲
2004年首届北京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发表演讲
2004年[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日本全国巡展
2005年在上海担任[中国最美的书]评审委员
2005年[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韩国展
2006年《亚洲之书•文字•设计》、《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中文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主要著作

《视觉传达》(讲谈社)
《亚洲的宇宙+曼荼罗》(讲谈社)
《变幻的众神=亚洲的假面具》(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文字的宇宙》(写研)
《立体看星星》(福星馆书店)
《亚洲的宇宙观》(讲谈社)
《花与壶、丰穰与再生的宇宙轴》(私家版)
《花宇宙=生命树》(NHK事业)
《文字的祝祭》(写研)
《日本的造型.亚洲的造型》(三省堂)
《造型诞生》(NHK出版)等
《吞下宇宙》(讲谈社)
《叩响宇宙》(工作社)
《亚洲之书•文字•设计》(Trans Art)
《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Trans Art)
设计哲学

衫浦康平如是形容他的设计哲学“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能够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所以,我还在不断学习。”
当被问及“你知道中国的茶杯上为什么要绘上花吗?”衫浦康平回答是“天上下雨,滋润泥土,花草丛生,生命得以延续、成长。茶杯盛着水,我们喝下去,像花儿一样,得到滋润和灌溉,人类得以繁衍不息。”
这位视觉大师从年轻时就开始弱视,两眼视力0.1以下,还带有乱视和钝视。而上天也给了他另一个天赋作为补偿:他看天居然能虚眯着瞧出十来个月亮,周围的人感到很吃惊,为什么他能比平常人看出多好几倍东西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书写的精致、密集、工整的文字均小于平常人视力以内能看清的4~5P小字。
就是这个有着奇特视力的少年很多年以后获得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而这个带有理想主义名字的奖项是平面设计界最权威的殊荣。
至于他为何从建筑设计转到平面设计,他这样解释:““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能够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所以,我还在不断学习。”
实际上,衫浦康平在每一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考均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引领着时代的设计语言,他“悠游于混沌与秩序之间”,在东西文化交互中寻觅东方文化的精华并面向世界发扬光大。他是日本战后设计的核心人物之一,是现代书籍实验的创始人,在日本被誉为设计界的巨人,艺术设计领域的先行者。他提出的编辑设计理念改变了出版媒体的传播方式,揭示了书籍设计的本质。他的名言“一本书不是停滞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让书籍设计者和爱书人都一生回味。他独创的视觉信息图表提出崭新的传媒概念,更为今天的数码载体信息传播作了重要铺垫。他的“自我增值”、“微尘与噪音”、“流动、渗透、循环的视线流”、“书之脸相”等设计理念和“宇宙万物照应剧场”、“汉字的天圆地方说”等理论构成了杉浦设计学说和方法论,这也就是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很多我表达的思想只有我自己才领会。”他一如既往地微笑着说。
东方哲学的传播者

按说这位世界顶极设计师早该有他的作品集或个人展事为外人熟知,但恰恰行事低调的杉浦先生别有自己的思考,五十多年来他从未进行过一次个人作品的出版活动和展览,哪怕是参加他人举办的综合展,都未曾参加过。他认为设计活动在其作品经由读者翻阅并传达到内心,设计的功能就此完成;书刊设计与绘画者的创作不同,后者经过闭门创作后需要向外公开作品,或办展览或出画册,而杉浦先生认为设计师以有效的行为,方法论告诉人们信息的诞生,这是设计的主要作用。设计师的作品,与社会行为密切相关,因此,这些作品发光是在它第一次在社会出现的瞬间,设计是需要与社会接触的行为,一个以瞬间为媒介,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说服对方。珍视自己的作品与社会接触的瞬间,把其时其地当作展览会场。书籍设计以载体形态面对读者,这就是它的使命。
人们为杉浦先生富有前瞻性的设计智慧和无与伦比的专业精神所震撼,人们发现其严谨的科学性与东方的哲学思维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已影响了几代日本设计师,并在东方诸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连锁反映。近些年来他穿梭于东亚及南亚诸国,呼吁亚洲各国珍重自身的传统文化,提倡二十一世纪亚洲文化走向世界的自强精神。由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使他对中国始终抱有一种亲近感。
“你有没有一生都笃信的哲学呢?”衫浦康平的回答是,“有,中国的道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