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重离子物理及其相关交叉学科为主要研究方向,相应发展粒子加速器和核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物所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及其放射性束流线(RIBLL)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学装置,并以创新的物理思想和技术路线,取得了在国际上首次合成20多种远离稳定线新核素特别是两种超重新核素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先后6次入选全国十大科技成就、科技新闻、科技进展和全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使近物所跻身于国际重离子物理研究的先进行列,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低能重离子物理研究中心一。迄今为止,近代物理所已取得科研成果615项,其中获奖132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自然科学奖3项;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79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22项;吴有训物理奖3项。

由近物所负责设计建造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将于2005年建成,它将以更先进的实验条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知识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物所现有高级科技人员158人,包括院士1人、研究员58人、博士生导师27人。近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迄今已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439名,目前在学研究生百余名。1989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每年保持一定数量的博士后在站工作。同时,每年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为客座人员来所参加合作研究和学术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