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清江文庙
明时为清江书院。后以河道总督驻节清江浦,乃建学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移清河县治清江浦,又为清江县学。至此,已有两房、斋房、戟门,规模大备。道光三年(1823年),总河黎世序移向正南重建,二年工成。是时学宫的范围很大,以大成殿为中轴线。大成殿是学宫的主要建筑,重檐庑殿顶,龙脊鱼尾飞檐,殿柱均施连磉覆盆式石础,檐柱础柞状石木质,上檐柱础为金柱础加合盆式木鼓墩,下檐斗拱用三硒单昂,上檐用五硒重昂,坐斗后尾出翘一跳,跳头上施三福云与上昂相交,昂之上端则交于挑杆之下。整个建筑用料粗壮,风格古朴庄重。大成殿前为月台,环以石栏。左右为东西房。前为戟门,即大成门,硬山顶,简花屋脊,简瓦屋面,面宽5间,进深4架。大成门内左为神库,右为燎炉,名宦祠在大成门东,乡贤祠在门西,更衣厅在门外之左,忠孝祠在门外之右,泮池在大成门之前。池上有环桥三,其南为棂星门。明伦堂在大成殿之后,东西斋房分列于明伦堂前左右,祟圣殿在明伦堂之后,再后为尊经阁,黎公祠在棂星门之西。外泮池在棂星门之前,东西皆有石栏,其南为映壁,左右皆有坊,坊外有树栅。教谕宅在明伦堂之东,训导宅在堂西。清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攻破清江浦,焚毁大成殿等诸多建筑。同治四年(1865年),漕运总督吴棠重建大成殿,并大修其它被焚建筑,包括名宦祠、明伦堂、崇圣殿等。同治十一年(1872年),潜运总督文彬又修建尊经阁5间,左右斋房10间。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于此改办孔庙小学。后迭经战乱和改朝换代,这里或为军营,或为粮库、器房,其建筑也渐倾圮,或被改建。现文庙仅尚存大成殿及祟圣殿。大成殿石基高台,歇山顶,单檐飞角,面宽5间24 . 6米,进深3间9檩13 . 7米,脊高15米,四周有回廊,前有月台面积590平方米,为典型的清代建筑,内柱有六角高石础两个,刻有人物浮雕。祟圣殿,硬山顶,面宽5间21米,进深3 间9檩 11米,脊高11米。
近年来,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实施,清江文庙的开发利用步伐正在加快。庙内大成殿等古建筑的修缮已大体告成。淮安市文化部门拟把清江文庙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一个集教育、旅游、古玩交流、风味小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届时,清江文庙将成为淮安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来此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