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大洋镇位于缙云县的东南部。镇政府驻地前村,在县城东南39公里。镇以境内有“大洋山”而得名。东与仙居县和永嘉县毗连,西南与青田县交界,西与石笕乡相邻,西北与方溪乡接壤,北与大源镇、胡源乡连接。面积150平方公里,5134户,16283人(其中非农业313户,380人),分设27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2月,撤消南溪乡、木栗乡建制,行政区域调整后,将其行政区域与原大洋镇合并成立新的大洋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镇、绿色兴镇、旅游强镇”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地形以中山为主,地势为全县最高,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群山绵延,奇峰迭起,涧谷幽深。其中大洋山主峰1500.6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镇政府驻地前村为地势平缓的高山盆地。气候温凉,夏季可为避暑胜地。境内有库容1520万立方米的大洋水库(大洋湖),有装机600千瓦的盘溪一级电站。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仙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点有大洋山日出(云海)、高山明珠——大洋水库、风动岩、寨背、灵宵岩、双蛇洞、仙人头、乌龟赶海、洞罐岩和西殿等。大洋山为盘溪、永安溪及周围山涧发源地,分属欧江、灵江和楠溪江水系。降水量充沛,水资源为全县最丰富,虽然水利设施不全,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能为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年平均气温13.5°C ,无霜期202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89毫米。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自然植被完整,面积大,珍稀树种分布集中。山多地少。矿产以花岗岩贮量较大。五(云)塔(下)公路经驻地前村于境内斜贯。
全镇有耕地11467.68亩,其中水田6015.78亩,主要种植高山蔬菜、马铃薯、水稻等,林地209023亩,主要以松杉树为主,次为厚朴杜仲等木本药材,以及杉木、毛竹。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703.9万元。发展高山蔬菜8000亩(其中茭白5000多亩),实现产值500万元,夏菇300万袋,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高山花卉400亩(盆花占40%,种球复种占25%,兰花占35%),实现产值500万元。现已形成几大基地,高山蔬菜基地8000亩,夏菇基地300万袋,高山花卉基地450亩,板栗基地1500亩,杉木基地3800亩,有机茶叶基地300亩,木本药材(厚朴、杜仲为主)基地8000亩。镇内有九年制大洋学校一所,小学两所,大洋学校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吸引了镇外、县外广大学子前来求学。
2、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大洋镇大洋镇位于福州市永泰县西部,是永泰西山片中心集镇,距县城32公里,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高盖山风景区位于该镇境内。辖1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1836亩。建筑业是该乡支柱产业,全国多个省份都有分公司。农业逐渐向特色化发展,建立蔬菜基地,引进西红柿、荷兰豆、甜瓜、黄花梨、青花梨、颐红水蜜桃、银杏等优产农业项目,反季节蔬菜规模不断扩大;山羊、棘胸蛙、荷兰兔、雉鸡等特色养殖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项目。
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6万元,农业总产值10786万元,财政收入40.87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8元。村镇规模建设逐步完善,完成小灵通信号基站建设;有线电视频道增加到40个频道;完成通往名山室风景区水泥路面铺设;驻马洋工业集中区的长泰织造厂实现产值翻番;完成三中实验楼、图书馆建设,改造了林阳、际尾小学危房。
3、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大洋镇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城区东南部,兰江下游,东与三都镇接壤,西、南与兰溪市交界,北与梅城镇、下涯镇为邻。行政区域面积233.1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3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47万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2‰。2004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30.23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57元。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针织、工艺品、服装等家庭来料加工企业54家。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99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工业经济全市排位第六。技改项目总投入达到6362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2.03亿元。工业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32万元,新增入区企业6家。
200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2亿元,农业总产值1.79亿元,大田结构调整面积达到11012亩,造林面积达744亩,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达15.93万亩。全镇基本形成了以柑桔、蚕桑、杨梅、枇杷、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七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到5755万元。三河枇杷2000年获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银奖,枇杷基地规模167公顷,年产量25万公斤。在章家村建有一座大型枇杷产地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5吨。向阳东魁杨梅已注册“严州”商标,并在2000年杭州市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银质奖。三河枇杷与向阳杨梅已城为该市著名农产品品牌。
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洋镇(一)地理位置
大洋镇位于桂平市南部。东与罗播乡相连,南与玉林兴业县蒲塘镇、高峰乡接壤,西邻大湾镇,北与白沙镇、下湾镇交界。
(二)历史沿革
大洋镇政府驻地大洋圩,流经该圩东面有一条河流,该河流源于大容山,经中沙镇、玉林兴业县北市镇和罗播乡,流至该镇,每当山洪瀑发,河水茫茫,有如大片汪洋,故名大洋。
大洋镇以圩而名,清末民初属上都里,后设乐洋区,南二区,1951年改用数字命名,为桂平县第九区,1958年改为大洋公社,1984年又改称大洋乡,1990年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称大洋镇,属桂平市辖。
大洋镇目前辖15个行政村,172个自然屯,35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人口7.62万人
(三)自然环境条件
大洋镇辖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山丘起伏,丘陵田垌相间。镇域南北稍锐,中部略宽,边界线呈弯曲不规则的纵长菱形。最高的山有南端的黄狼山(即现称黄京山),主峰海拔323米,石头山主峰海拔224米。
主河流有大洋河,该河源于大容山,经中沙镇、玉林兴业县北市镇和罗播乡注入大洋村,流经大莫、石步、石江、什字、蕉树、下村、义江、周实等八个村,,蜿蜒曲折,纵贯全镇,全长28公里。东北部的木根河,经蕉树、下村、周实、双罗、大莫等五个村与大洋河汇合。
大洋镇常年盛行风向为:夏季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七月平均气温29度,一月平均气温12、2度,年平均气温21、7度,年降雨量为4440毫米,有春寒、秋早和寒露风等自然灾害。
镇境土壤多为红、黄沙质土,局部为红壤粘土。全镇有耕地面积40365亩,其中水田28755亩,旱地11610亩。
(四)社会经济条件
1、农业经济
全镇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9亩,其中水田32054亩,旱地12076亩,林地14349亩,以松杉为主的用材林约14100亩,荔枝、龙眼、柑、桔等经济林约249亩。
大洋镇主种水稻兼种玉米、木薯、花生、红薯、大豆、黄麻剑麻、甘蔗等经济作物。大洋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年产约1500吨,占全市首位。2008年淡水鱼产量845吨,生猪存栏25500头,耕牛7760头,镇区人均收入3500元,农村人均收入2860元,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水面面积有鱼塘、水库约1695亩,有中型水库1座,即大洋水库,小型水库3座、干渠6公里,水库总容量为1414万立方米,全镇有灌溉渠60多公里,灌溉面积7.5万宙。
2、交通条件
大洋镇的交通主要是陆路交通,公路路况较差,以砂石路面为主,部分为泥路面,对外交通主要有:
(1)由桂平往玉林的玉桂公路,该路为省道,桂平至大洋为二级路面,全程60公里,大洋至北市镇为水泥路面。
(2)大洋至下湾县级公路,全程28公里,其中大洋至蕉树为砼路面,其余为砂石路面。
(3)大洋至大湾县级公路,全程18公里,砂石路面。
(4)大洋至白沙县级公路,全程28公里,砂石路面。
4、电力、电讯条件
该镇水利电力资源丰富,已建成的有大洋电站、下村电站,电压输出为10万伏和3千万伏。镇内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接桂平电网,2008年全镇总用电量为1057万度,农村用电普及率为100%。
镇内有邮政支局和电讯所,服务全镇的邮政电讯业务,程控电话装机容量为100000门,已装机15000门。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无线移动基站覆盖全镇各个角落。
(五)城镇建设情况
大洋圩是大洋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2008年镇区人口为14300人,现状建成镇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
大洋圩三日一圩,寅申亥为圩期,农贸市场面积2500平方米,在百家岭市场、广隆市场和牛、生猪交易市场,赶集人数冷集15000人,热集35000到50000人。
镇区的经济主体为国营、集体、个体三结合,主要有税所、供销社、粮所、百货商店、邮政所、旅社、电影院、照相馆、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农贸市场、供电所、变电站、金融以及交通运输业、批零、饮食、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村级集镇有三江圩,位镇东北部,属蕉树村辖,与下村相连,人口2500人,有代销店、卫生室及其他服务设施,辖区人口约2万人,集市人数3000至10000人。
镇区公共设施和住宅建没,主要十九条街道,已硬化了十三条,五条进行了绿化,三条设置路灯。七个住宅小区已全部竣工使用。有南站和北站两个汽车站。
(六)文教卫生
大洋镇有高级中学一所,初中二所,中心小学三所,小学12所,全镇在校学生为:中学3500多人,小学13000人。全镇己普及“完小”教育和“普九”教育。
镇区有文化站一所,内设图书室、阅览室等,有广播站一所,电影院一座,尚缺文化宫、体育运动场、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
镇区有卫生院一所,位于镇区北面设病床190张,占地15000平方米,镇区还有集体、个体经营的医疗门诊部10间,全镇各村均设有村级卫生所。
5、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镇一、乡基本情况:位于莆田北部山区,处于莆田、福清、永泰三县市交界处,辖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行政村18个,总人口159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2人。
二、基础设施现状:开辟了三条绿色通道:第一条向西,县道甘吉线(庄边镇吉云—大洋乡霞洋村)。第二条向南,县道大白线(大洋三角埕-白沙),第三条向南,县道大江线(大洋-江口)。18个行政村的主干道全面铺设了水泥村道,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通路、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在集镇区内铺设了水泥路面(广场)1.2万平方米。现有学校总数12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11所小学(三所完小,八所教学点),在校学生数1365人,教师总数143人,幼儿园7所,文化站1所,卫生院1所,医生总数18人,病床17张,敬老院1所。
三、辖区内有林地面积 12.9万亩,森林蓄积量11.2万立方米,主要种类有:天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山地照叶林、亚热带灌丛、草丛等。
四、境内的主要旅游景点:总称为莆田瑞云山永兴岩风景区。由永兴岩自然风景区,灯炉寨历史文化村落区,南岭原始次生林峡谷区,兔洋生态农业旅游区,大洋德育教育、服务中心区,悬钟岭水库休闲度假旅游区组成,还有分别获得省林业厅及省政府批准的瑞云山森林公园和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
五、现在外侨胞有在印尼1人、台湾3人、美国1人,定居在新加坡5人。
六、主导产业名称:农业(反季节蔬菜以豌豆、夏阳白菜、喜美花菜、菜椒等为主及枇杷、板栗、水蜜桃、蘑菇、野生红菇等)、林业及旅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