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注 音】( zhòng pàn qīn lí )

【释 义】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

【出 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南史·傅縡传》:“兆庶流离,转尸蔽野,货赂公行,帑藏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

他坚持与人民为敌,以至~,死无葬身之地。

【近反义词】近义词 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离析

反义词 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和衷共济

【英 文】be utterly isolated <be opposed by the masses and deserted by one's followers>

【典 故】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