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

铁佛镇位于盱眙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北距宁宿徐高速公路103公里,东与兴隆乡接壤,乡域西南被淮河环抱,隔河与安徽省明光市相对,有召四、花园嘴两个B级渡口可供行人和中小型车辆通过,水陆交通比较便利。在全县2006年度考核中荣获乡镇先进集体奖,同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03-2005年度淮安市文明镇和2006年度招商引资十强乡镇。
铁佛镇以境内铁佛寺得名。2001年2月撤乡建镇,铁佛乡改为铁佛镇。该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多岗地,西东南部多湖滩洼地,全镇辖14个村,1个渔村,119个村民小组,3.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11人。
全镇其中耕地面积44981公顷,辖14个村,1个渔场,115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6804户,社会总人口33422人。全镇粮食总产量31961吨,其中小麦总产量10732吨,水稻总产量14728吨,玉米总产量4736吨。油料总产量6282吨,其中花生总产量4664吨,油菜总产量1618吨。在全县三个文明目标综合考核中,铁佛镇获得先进集体“二等奖”和“升位奖”。
2008年该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同比增长164%,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7000万元,同比增长142%,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75%,148%,113%。 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该镇通过因地制宜、典型引导、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召四中药材协会和邹黄花生协会。注重培育“两大工程”,即2000公顷花生和200公顷中药材。同时,在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上做文章,扶持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如民禾米业有限公司、东方龙米面加工厂、新大新精米厂,延伸了产业链。打破传统的“一稻一麦”模式,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铁佛镇每一个工业企业都由1名镇领导挂包。工业企业加强营销力度,扩大产品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工业总产值1个亿。特别是3个列入市统计的企业产销两旺,实现全年销售收入3357万元、利税315万元。一批具有铁佛标志性的产品,如猫牙米、民禾牌米、仙墩湖牌虾蟹等绿色无公害产品已走向外地市场。全镇上下将主要精力用于招商引资抓工业,一方面选派人员分3个组确立主攻浙江,定点招商;另一方面派人到工业企业做好“帮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全年引进16个项目进县工业园区,当年引进当年开工的11个,其中主体工程竣工的8个,当年投产3个。招商引资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评为“2003年招商引资先进集体”。
全镇劳务输出成绩突出,实现县外输出9207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250人,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铁佛镇建了街道水泥路,提高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全镇新增电话1000部,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2150人,人口出生率78‰。初中在校生1000人,小学在校生4600人,儿童入学率998%,幼儿入园率98%。镇卫生院达乙级甲等标准,14个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建立大病合作医疗制度,并开始运行。
2、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镇位于通江县南部,通江河下游。该乡地势平坦,东部较低,为平坝、浅丘,海拔400—500米;西部略高,系丘陵。境内有土城山、东嘴山、熨斗山,起伏平缓,成阶状梯地,最高的土城山主峰787米。山体多为南北向。通江河从北流入,蜿蜒曲折流向南方。沿河一岸海拔较低,最低处307米。铁佛,在距今约4亿年的泥盆纪以前为海浸期。中三迭纪以后,结束了海浸的历史。泥盆以后的燕山运动,使秦岭抬升褶皱成山系,这里随之上升为陆。地质属旋扭背向斜,沙溪阶状山盆区。地貌以层状梯形构造为轮廓,系中切割低山区,多在海拔800以下、坡度平缓。土壤、气候、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土城山:位于铁佛之东北面,山体东北西南走向,脉自钥匙坡而来,主峰海拔787米,山势险要,上有寨,属古今军事争夺之地。土城山在本乡平坝村境内,上有麻巴里、土城寨两上居民组,人口400余,土地近500亩;山上林、地各半,南侧系铁佛区、镇风景区。
明末筑土为寨,寨侧有井,名观音井,其泉甘美清冽。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春,入陕太平天国义军朱统领(朱义宣)部未破此寨。1933年红四方面军亦依寨之险要而扎营于寨中,现存战场遗址。
大东门石刻对联:道德为藩篱不需雄兵百万,诗书作甲胄甚来猛将三千。横额是“天生重关”。1984年建电视差转台于寨上,功率3瓦,覆盖铁佛场区。登山而眺,纵观全乡,极目数十里外通平两县的千峰万峦。东嘴山:亦名岳家山,铁佛治南4公里处。山体东西走向,西北面被溪子河下游切断,南面被刘家河切断。该山跨越曲滨、双泉、铁佛三乡,东北面属铁佛乡管辖。东面系绝壁陡崖,上有东嘴寨,下有长岭寨。1933年川军范绍增部驻此,五月红军特务连夜袭此寨大捷。现属白土垭村辖。
黄嘴头:铁佛治西5公里处,海拔665米,座于黄嘴头村中部。脉自香炉山而来,山体南北走向,南面被深溪子切断。深溪河在深溪子折向西流,该山被切割成铧形状;分上下两扁,一名张家扁,一名李家扁,山形犹如一列奔驰着的火车头。它独座本乡群山之中,山势险要,上有黄嘴寨,分东、南、西、北、四寨门,寨均坚石而城。寨侧有塘一井二,山顶林木、耕地各半,北门内有独峰名文笔峰,与手爬岩上雨团包隔寨相望,古时有人用“白鹤黄咀常翥丁滩啄化鱼,青龙蓝角天生申溪朝铁佛”的联语写照。 熨斗山:铁佛治西8公里处,因山形如熨斗而得名。山体南北走向,脉自香炉山而来。山上居熨斗山村,森林覆盖面占全村30%。相传,早年有熨斗寨(已毁),北面有白咀寨。熨斗山南、北两侧均是悬崖,成为自然的村界线。
3、四川省资中县铁佛镇铁佛镇位于资中县城西北30余公里处,镇人民政府驻铁佛场

。铁佛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建有铁佛寺而得名。1950年设铁佛乡农会,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1992年8月区划调整,撤区并茶店乡成为现在的铁佛镇。面积57。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66米。总人口32000余人,其中城镇人口2030余人,辖铁佛、茶店两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属浅、深丘过渡地带,常年气温20℃左右,年均降雨量约1000毫米。盛产黄谷、玉米、小麦、红薯、花生、油菜籽等,“大红袍”红橘全国闻名;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有丰富的白石、煤炭资源,有水泥厂、红砖厂、酒厂等企业。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000余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05亿元,归连路贯穿全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的开通方便了信息交流。清代老街依山就势,有保存完好的清青峨书院等,属省重点文化名镇。
[1]
铁佛镇下辖村:
石钟村
中华村
高荣村
权义村
太平村
劳动村
石关村
柳荫村
柏龙村
石堰村
元加村
浪水村
干坝村
新立村
高联村
骑龙庙村
火神庙村
茶店子村
高屋基村
三洞桥村
邵家坝村
铁佛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2454
男
16764
女
15690
家庭户户数
843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1281
家庭户男
16159
家庭户女
15122
0-14岁(总)
8663
0-14岁男
4539
0-14岁女
4124
15-64岁(总)
21441
15-64岁男
11056
15-64岁女
10385
65岁及以上(总)
2350
65岁及以上男
1169
65岁及以上女
118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0867
4、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铁佛镇

位于濉溪县城西南部,与河南省接壤,区域面积 256.7 平方公里,人口 11.9 万人,辖 37 个村,泗永路、濉岳路、白铁路交叉穿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镇境内地势平坦,沱河从西到东穿境而过,新建沟、青沟、隋堤沟等 6 条主干大沟横穿东西。土地肥沃,全镇可耕地面积21.8 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全镇已形成 16 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万亩无籽西瓜生产基地、万头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8 个。
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运行态势良好,镇内拥有“淮北康桥盛世”、“淮北富康面粉”两座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06 年总投资5300 万元的淮北康桥盛世面粉有限公司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正式投产后日处理小麦500 吨;计划投资1.1 亿元的邹楼铁矿已破土动工;大型国有企业卧龙湖煤矿坐落境内,2006 年8 月份将正式投产;黄集煤矿、刘小庙煤矿正在筹建之中。良好的项目建设机遇以及煤矿、面粉等大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镇内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教育文卫事业充分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现在铁佛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镇委镇政府结合镇情提出了“资源立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科技兴镇、畜牧富镇”新的经济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