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翁石室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由地方政府开办的学校,多年来为成都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郭沫若、王光祈等人均出自石室,至今仍是我国名校之一。
如今已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示范性高级中学,位于成都市文庙前街93号。
历史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蜀郡太守文翁曾创建文翁石室,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二百多年后东汉安帝时的一场火灾,石室连同成都城一起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才由蜀守高氏予以修复。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州夺郡学”事件,石室被辟为益州州学。公元994年后蜀开始在石室刊刻石经,北宋时继续补刻,直到宣和年间才将十三经全部刻完。明末清初,张献忠据蜀,石室俱成瓦砾。1661年当局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府学。有清三百载,四川学校实际以此为首。
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此建锦江书院,直至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改之为成都师范学堂,癸卯学制施行后又改成都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成都联合中学。1940年2月,学校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学,1948年年被评为全国优良示范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9月,学校再更名为成都第四中学。文革中,石室中学第三次遭到毁灭性破坏,清代修建的所有建筑均不复存在。1983年4月恢复石室中学旧名。
著名校友 ·卓文君:汉代才女
·郭沫若:文学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李一氓:革命家,原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曾琦:国家主义者,中国青年党(1949年迁往台湾)创党主席
·周太玄:科学家
·贺麟:哲学家
·李劼人:文学家,原成都市副市长
·王光祈:音乐理论家
·何其芳:文学家(在石室教授国文)
·曹葆华:文学家(在石室教授英文)
·芶清泉: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志明: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
·钟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步非烟:当代武侠、奇幻作家辛晓娟。
校歌、校徽及校庆校歌
石室中学校歌由原校长叶长坚作词,作曲家刘文晋谱曲。歌词如下:
穿越历史风云,历尽时代艰辛,植根中华大地,屹立锦江之滨。
啊,石室。文翁永存伟业,学风辉耀古今。
荟萃无数英才,哺育万千先驱,明窗翰墨书声,光大石室精神。
啊,石室。学子勤奋进取,志在中华振兴。
校徽
石室中学的校徽是有“石室”二字组成的钟状的标志。
校庆
石室中学的校庆是11月11日。
总结“文翁石室”一创立就是“公立”的,是政府办学,且面向平民招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汉书》上明确记载:“至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在文翁之前,中国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公立学校”,文翁开创了地方政府兴办“公立学校”之先河。当时“京都”所在地的“中央政府”,并没有办招收平民的“公立学校”。可见,就全中国范围看,文翁实属首创“公立学校”。文翁兴办“公立学校”得到当时中国的两位最高领导者,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嘉奖,并下令全国各郡县都要像文翁那样建立“公立学校”,大大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空前的。由此可见,文翁兴学具有“原创”、“领先”的历史地位,不可动摇。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列选了中国古代教育家29人,其中“文翁”这一条目中写道:“中国西汉蜀郡太守,汉代郡县学的发轫者。”“文翁兴学的成就,不仅培养了一批吏材,如张叔,汉武帝时征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而且推动了邻近属县的兴学,如‘巴汉亦立文学’。蜀地此后出现司马相如、扬雄等知名才学之士,与文翁兴学造成的社会风气亦不无关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至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