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散射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深海散射层

deep scattering layer

大洋深水域中普遍存在的生物聚居的水平层。这些密集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对声波有较强的散射作用。1942年美国人发现了这种散射层,它常干扰主动声呐的工作。

不同的海洋生物群体分布的深度不同,故散射层常具有多层结构,每层的厚度一般为200~400米。每一个散射层都有一个最强的散射频率作为代表。例如印度洋400米深处有5千赫的散射层;赤道附近有位于1700 米深处的3.5千赫的低频散射层;北大西洋400米深处有13千赫散射层,600米深处有7千赫散射层,850米深处有5.5千赫散射层。因生物有趋光性,所以深海散射层都有昼夜移栖和昼降夜升,而且黑夜的散射比白天强烈的特点。

各种海洋生物都有特定活动规律和空间分布的特征,而且都和大尺度的环境条件有关,故可以把深海散射层的探测作为研究海洋生态学和监测海洋环境的手段。

各大洋测得的柱面波散射强度与所在的纬度、区域、季节、散射层所在深度、探测仪器发射的声波频率和组成深海散射层的动物区系的成分有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