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俊,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特聘教授。兼任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科研研讨会核心组成员、湖北省反邪教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关爱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委六·一0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维科学、逻辑与幽默。承担和参加国家、教育部、湖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
近十年来,出版了《邓小平的发展观》、《超越逻辑的思维》、《中国古代圣贤论性灵跋涉》等相关学术著作、教材(讲义)八部。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等上,发表学术论文《“文明体”范畴和“文明体”视角研究的意义》、《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精髓论”的独特创造性》(上、下)、《浅析毛泽东的“矛盾统一性”范畴中的“建设性思维”》等七十余篇。
在参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宣讲团”的活动中,先后以《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建设性的思维》、《以建设性的思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发展观》、《“与时俱进”范畴的提出,是“精髓论”形成、发展的第四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执政实践》、《建设性思维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老窖酿新酒”,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等为主题,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和不同听众的具体需要,认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激情准备,在省司法部门、省法制教育班、武汉市区级机关、武汉市教育部门、华中科技大学党政中心学习组、校各院系等,作专题报告六十余场,受到省委、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多次表扬。
另外,还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的不同层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等课程,坚持“元典导向,心灵对话工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良好经验。其作为校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的核心课程之一的“逻辑与幽默”课程,开课近六年来,每学期都有上千大学生网上争选,常常只有三分之一的争选者能如愿以偿。此课程还在省内多所院校开讲,其所表现出的“学者加幽默”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并获校级教学一等奖(全校每年只评十名左右)和校级师德奖(全校每年只评十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