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般若汤”,即我们说的酒,“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般若汤是佛教称呼酒的隐语;同理“水梭花”就是鱼,大概缘于鱼在水中游动,宛如织布梭;“钻篱菜”就是鸡,顾名思义,是因为鸡喜欢钻篱笆的缘故。
僧为什么称酒为般若汤称鱼为“水梭花”称鸡为“钻篱菜”呢?大概是因为佛门弟子戒食酒肉,可是僧为了嘴里不“淡出鸟来”,酒还是要偷着喝,肉还是要偷着吃的,吃了后为了求得心安理得,又要想法对佛祖有个交代,还要提前想好万一被上级领导发现如何应付,于是就有了这些名词的问世。
宋 窦革 《酒谱·异域酒》:“ 天竺国 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廋辞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三哥尚忆去岁中元,在 姑射山 石室中,与 无一师 饮般若汤、食穿篱菜、唱《柳梢青》,言笑晏晏时乎。”
宋 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僧文荤食名》:”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竟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人有为不义而文之以美名者,与此何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