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王城遗址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中心区---高胡坪王殿区组成。城址跨越三座连绵小丘,依山峦起伏之势夯筑城墙。城墙内的遗址中,高台鳞次,沟壑宛然,尽管殿宇楼台、王侯第宅早在2000多年前俱已灰飞烟灭,但其根基轮廓仍依稀存在。驻足其中,可深感历史的厚重和沧桑。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
王城城墙 王城四周山阜保存有较好的夯土城墙,实测周长2896米,残存高度2~8米,普遍高度4米以上。城址有陆门4个,水门3个。城门保存完整。城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址。
王城内部建筑 城内地形分南、北、中三个部分:南部为大岗头;北部有马道岗;中部由下寺岗、下寺坪和高胡坪组成。宫殿区位于城内中央的高胡坪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居中"的择中观。在城址中,40余年来陆续出土了数万件汉代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其精粹部分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和武夷山闽越王城博物馆。(详见《文化·文物》)
城村古村 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南20公里、城村汉城遗址的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村,建于宋代。近千年前由赵、林、李三大姓聚族始居于此,形成了文化古迹众多的古村镇,主要古建筑有古粤门、赵氏家祠、李氏家祠、华光庙、百岁坊、慈云阁、药王庙等。
在城厢街道湘湖村城山之巅,海拔128米,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之地,故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它利用山脊的自然走向,取城堡内土夯筑而成,城垣底宽6至8米,上宽1至2米,南3至5米不等,周长1091.2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城中间低平,四周高起。内壁稍缓,以利军士上下,外壁十分陡峭,四角有宽大高隆的台地。南北两面山脊的中间有一出入通道,志称“马门”。经省、市文物部门考古发掘,城堡内出土了石刀、石锛、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等文物,证实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98年12月,浙江省政府公布越王城山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8月,参加国际百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的120多位中外专家,登山考察了越王城遗址。
公元前494年,越决战于夫椒(今吴兴县),越军大败,勾践率3000残部退守钱塘江南岸,凭借城山险要,夯土为墙,屯兵困守。吴王大差统领号称10万兵马追击越军,将城山团团围住。“吴意越必乏水,以盐鱼为馈。越取双鱼答之,遂解围。”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寻访勾践遗踪,发思古之幽情,写下大量城山怀古诗、“城山怀古”因而被誉为旧时“湘湖八景”之一。沿“城山古道”踏着500多级明代石阶而上,看着澄澈的洗马池和佛眼泉,面对香烟缭绕的勾践祠,一种缅怀先贤、激昂奋发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