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应履平应履平(1375~1453),字锡祥,号东轩,禽孝乡外应村(今属奉化市锦屏街道)人。17岁入县学,25岁乡试第三名,1400年(明建文二年)进士,授福建德化县令,改吏部稽勋司郎中。1404年(永乐二年)献《河清赋》,受成祖奖谕,扈从北京,兼署文选、考功二司事。1412年任湖南常德(今常德市)知府。其时,朝廷大兴土木,委采大木兼督神木厂,治事咸有条理。1427年(宣德二年)迁贵州按察使。1436年(正统元年),广西总兵山云擅权,以备蛮为由,岁调贵州军万人,年年更代,逃亡者颇多,其缺额仍于原卫取补,致使贵州四境军伍空虚。履平上奏,朝廷命山云追还贵军。山云自持镇粤有功,轻视履平一介书生,漫不应命。次年履平奏本弹劾山云及湖广指挥使何贵不法,时人称之“得古宪臣之风”。
1438年荐升云南左布政使。时有太监奉命在云南监造漆器,乘机别造私物,民不胜负担。履平密疏于朝廷。部檄至,驱逐太监出境。时麓川(今云南瑞丽县)宣慰使思任,自号发(即滇王),叛乱。朝廷发兵进讨,履平奉敕同佥都御史丁璇整理军需,参划军机,屡奏功绩。1443年因疾致仕。
归里后,纂族谱,修寿溪桥,排解乡里纠纷,斥异端邪术,常谓:“门不正,而路不直,虽俗巫使然,亦人心之惑也。”晚年,每逢月朔与徐维超等隐逸清雅之士在北山聚会,饮酒唱和,称“群英会”。1453年(景泰四年)八月卒,葬日岭东首。著有《东轩集》。
相关史料《明史列传第四十九》
应履平,奉化人。建文二年进士。授德化知县。历官吏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
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所至祛除奸蠹,数论时政。旧制,都督府遣使于外,必领内勘合,下都司,不敢辄下卫。至是军府浸横,使者挟关文四驰,历诸卫,朘军伍。宣德七年,履平抗疏言:“勘合之设,所以防诈伪。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恁势横求,诈冒何从省。”宣宗善其言,都督陈政引罪。帝令诸司永守之,军府为之戢。
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还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履平奏:“贵州四境皆苗蛮,军伍虚,有急孰与战守?今卫军逃于广西,而以在卫者补。不数年,贵州军伍尽空,边衅且起。”帝乃命云严责广西诸卫,追还逃军,俟足用,即遣归。罢贵州戍卒。云,名将,镇粤有功,轻履平书生。正统元年,履平劾云弄权,擅作威福,帝令云自陈。云大惊,引罪。帝宥之。
明年,上书言四事。一,镇远六府,自湖广改属贵州,当食川盐。去蜀道远,仍食淮盐为便。一,军卫粮支于重庆,舟楫不通,易就轻赍多耗费,请以镇远秋粮输湖广者就近支给。一,停黎平诸府岁办黄白蜡。一,贵州初开,三司月俸止一石,今粮渐充裕,请增给。并从之。
时方面以公事行部者,例不给驿。履平言僦车舟必扰民,请给驿便。又以军伍不足,请令卫所官旂犯杂死及徒流者,俱送镇将立功,期满还伍;边军犯盗及土官民与官旂罪轻者,入粟缺储所赎罪。并从之。三年迁云南左布政使。时麓川用兵,屡奏劳绩。八年致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