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青云观道教宫观。在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五佛顶北。创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道光、光绪及民国年间(1912—1949)均有重修。主要由大殿、关圣殿、客堂、道舍及库房等三十余间建筑组成,面积约800多平方米。大殿三间,硬山式建筑,殿内原奉瑶池圣母、骊山老母、泰山娘娘及王灵官等塑像;关帝殿中昔供关圣帝君、关平、周仓、吕祖等塑像。观之附近有丹霞洞、翻天印、蟠桃石、喷云虎四大胜景。
沧州青云观青云观,位于沧州市东北的青县觉道庄,西距青县县城20公里。观内有殿堂15座,供奉80尊神像,是华北平原上历史悠久的道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李耳弃周守藏室史官出行,云游四方至此地隐居,传经布道,民众由此相聚而居,逐渐形成村落,起名为道德庄。至元初,道号为“觉道”的张核大师来到此庄,四外化缘,在原老君讲经道场营造起一座颇具影响的道观——青云观。道德庄也由觉道大师的功德更名为觉道家庄,后称觉道庄,而成了道教圣地。村周围先后建起了碧霞庵、五龙圣母庙等道观。历史上在此曾涌现出众多颇有造诣的道师和法师。
青云观位于河北首青县城东觉道庄村,距天津市七十五公里,观内有15座殿堂,供奉十尊神像,总占地面积一方平万米,是华北平原上历史最悠久的道观。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李耳弃周守藏室史官而走,云游四方至此地隐居,德高望重老子传经布道,救苦救雅,民众相聚而居,逐渐形成村落,起名为道德庄。沧桑变迁,元初.老子分神化气,重降此庄,名为张核,道号觉道,相继村更名为觉道家庄,觉道大师积功德,四处化缘,在原老者君讲经道场营造起一座颇有影响的道观枣青云观,从此,觉道家庄道场营造起一座颇有影响的道观。觉道家庄就成了道教圣地,村周围先后建起了碧霞庵。五龙圣母庙等道观,历史上曾在此涌现出颇有道诣的道师和法师。
阳泉市邓家峪村青云观位于村东。始建于万历三十六年( 1608 ),庙貌尊严、布局合理。正面三清殿(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三尊大像。东殿真武帝(道教护法神张真武),西殿关圣帝(关帝即蜀汉关羽,后追为壮缪候。宋为忠惠公,后加封武安王。至明万历二十二年进爵为帝,四十年又勤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元镇天尊”关圣帝君。每年五月十三为祭日。神龛联书:“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在日月义同天。”)
东西禅房、茶室有主持道士赵守和住。过厅碑文,东西钟、鼓二楼,中间古式戏台,东官窑三眼,西官窑四眼。庙门设计独特,别具一格。
清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七月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