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作家简介
女,1954年4月生于天津,回族,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任《文学自由谈》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执委,天津市文学创作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15部,中、短篇小说集4部,散文随笔集9部,《赵玫文集》4部,计500余万字。创作中她总是勇于尝试,被评论界划归为“先锋派”。20世纪90年代,她完成的百万言“唐宫女性三部曲”《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给历史小说增加了新的范本。
主要作品
著有小说集《流星》、《太阳峡谷》、《零公里》、《紫丁香园》;小说《揾英雄泪》、《我们家族的女人》、《世纪末的情人》、《天国的恋人》、《武则天》、《朗园》、《岁月如歌》、《高阳公主》、《婉姑》、《天空没有颜色》、《女皇武则天》(修订丁)、《赵玫文集(一)》、《赵玫文集(二)》、《赵玫文集(四)》、《超低空飞翔》、《上官婉儿》、《说好了,做朋友》等,散文集《以爱心 以沉静》、《一本打开的书》、《从这里到永恒》、《网住你的梦》、《赵玫随笔自选》、《蓝色夏季》、《赵玫文集(三)》、《分享女儿,分享爱》等,随笔集《欲望旅程》、《以血书者》、《阮玲玉》等。
赵玫的作品获得过数十种省市以上各类文学奖,曾连续两次获得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应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1995年以作家身份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获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嘉奖。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获天津市首届青年作家创作奖。
获奖情况
1、散文集《以爱心以沉静》获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88-1991);
2、散文集《一本打开的书》获第5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92-1997);
3、以文学创作整体成就获庄重文文学奖1993年);
4、散文集《从这里到永恒》获全国首界鲁迅文学类。
5、天津市首届青年作家创作奖。
此外,还获得数十种省市以上团体或报刊举办的各类文学奖、包括以作家身份获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嘉奖、天津市l978-l984年度鲁迅文艺奖、天津市1984年文学佳奖、天津市1987-1988年度鲁迅文艺奖、全国第二届满族文学一等奖、第6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等。
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68年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及精密仪器系,198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获振动冲击、噪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获振动冲击、噪声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94年12月起任教授,1995年12月起任博士生导师; 1994年、1998年和1999年分别赴美国Univ. of Wisconsin-Madison高访,2001受 Tan Chin Tuan基金资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
自1993年4月起任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1994年4月起任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自1999年1月起任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自2000年6月起任振动工程学报编委。
现任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所长,振动、 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振动分析、转子动力学和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主持或参加振动分析、减振降噪和故障诊断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纪委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他项目20余项。安静型齿轮传动降噪技术研究于96年11月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奖者,获周培源HP奖用金98年度人才培养二等奖,200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 “旋转机械转轴裂纹诊断方法和专家系统的研究”等论文近70篇。
三、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女,193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任技师、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校友。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预防医学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学会第一届防疫制品学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基金评审组组员(1980),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技术顾问(1985),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六届理事。毕业于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人员训练班。195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级病毒班进修,1980年赴澳大利亚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疫苗质量检定培训,多次参加中国丹麦医学生物学合作计划进修。
赵玫从事生物制品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40余年,在全球消灭天花和控制脊髓灰质炎方面作出了贡献。负责完成的科研工作包括毒种育选,制检工艺、疫苗剂型、免疫方案及人群现场调查。帮助与指导卫生防疫部门、制药厂等建立病毒实验室。主持或起草历次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制检规程的修订,参与组织全国防治脊髓灰质炎定期工作会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赵玫任中央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疫苗室痘苗组组长。监督管理全国牛痘苗质量。育选的天花减毒株用于牛痘苗生产,研制成功组织培养痘苗“无疤痘苗”。
中苏技术协定时期,我国引进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生产技术,在昆明创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投产。赵玫受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派遣,任医学生物学所检定室主任。30年主持检定、签发合格报告的疫苗计30亿人份。赵玫等建立的疫苗检定新技术有:
多价糖丸检定。
受WHO委托的NC-1猴体神经毒力国际标准。
猴病毒SV40及SFV分离鉴定。
中国恒河猴病毒调查研究(含9种病毒9万数据)。
III型脊灰20caa株研究了低温减毒途径。
1990年赵玫赴日本,中国恒河猴病毒调查研究论文应邀在第13届国际灵长类学会大会宣读,受到英美德法等24个国家实验室与学者函索。
赵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及省、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0项,发表论文40篇,著述1册,1979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进修生百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