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化中药渗透疗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图解

传统中药以其品种繁多、有效成分多、生物活性强、长效低毒等特点,奠定了在国际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在前进,中药要发展,“与时俱进”是大势所趋,创新是必由之路。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是“让中国人满意,让外国人接受”。它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中药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近几年已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亦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强调, 21世纪解决困扰人类的疑难病症,希望寄托在与传统中药相结合的现代中药上。

为了中医中药的再度振兴,我国医疗界的同行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业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诞生了以中药为主体,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药物导入疗法。它是在药物溶液中,使一部分药物离解成离子,并在直流电作用下,阴离子和阳离子定向移动。如果阴极衬垫中含有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或者阳极衬垫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就会向人体方向移动而进入体内。由于它不需口服,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因而受到广大患者青睐。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穴位离子导入法,亦称穴位药物离子导入法。它是采用药物离子导入仪,通过直流电的作用,将某种药物的离子导入人体穴位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它应用直流稳压电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运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穴位。当药物导入后,一部分离子失去原来电荷,变成原子或分子,并使原来的药物性质与体内某些组织起化学作用。本法对皮肤不造成损伤,无疼痛感,也没有服药所引起的胃肠刺激性副作用,故是一种安全,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方法。

在应用离子导入疗法过程中,石家庄肾病医院发现该疗法虽优于口服中药,但仍不是最佳疗法,而且客观上存在着两个缺点:一是效果不理想,该疗法的总有效率只有30%,在见效的患者中,仍未彻底摆脱中药存在着见效慢问题。2002年10月经委托权威部门测定发现:有效药物离子被导入皮下组织的量只占药物总量的5%左右,而导入皮下组织的药物离子,再通过微循环系统吸收后到达肾脏病灶者则不足2%。根据这一测定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仅靠2%的微量药物去战胜即将纤维化的病灶不现实。二是应用离子导入疗法需购买离子导入仪器和大量药物,并需作长期治疗准备。花费多,效果差,且普遍存在疗效不好的问题。

肾脏病被医学界列为十大疑难病。肾脏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所以它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病种之一。作为肾脏疾病治疗的专科医院,石家庄肾病医院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在肾病领域内不能有所突破,就不可能在肾病治疗领域站稳脚跟,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唯有突破,才能生存,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基于这一点,石家庄肾病医院首先在肯定离子导入疗法功效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请专家 “会诊”。经科学测定发现,离子导入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植物和动物中药中的很多药物成份都是大分子物质,而这些物质用电解方法不容易电离出药物离子,最大量只有10%左右。这也正是疗效不理想和见效慢的原因之所在。

药物到达肾脏病灶,要经过重重“关卡”,其中人体与生俱来的细胞吞噬系统、肾小球基底膜滤过系统是阻碍药物进入肾脏病灶的最大障碍,尤其是肾小球基底膜,其滤过膜孔直径仅有40微化左右。很显然,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一是要使药物具备“蒙骗”和闯过吞噬细胞的能力,二是必须具备穿透肾小球基底膜的能力,二者同时具备,药物才能顺利到达病灶。在此基础上,石家庄肾病医院把科研攻关重点放在了解决上述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上。

经过研究并请教专家发现,临床应用的药物成份最小分子只能达到微米级,药物成份颗粒大是被吞噬细胞所吞噬、不能顺利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滤过系统的症结之所在。只有突破药物颗粒这一“瓶颈”,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在专家提醒和帮助下,石家庄肾病医院应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微化技术将中药汤剂中的大分子颗粒通过专用微化处理机进行细化处理,将70%以上的药物分子处理成直径约为15~20微化级的颗粒。为防止极细微的治肾药物在体内四处游动,到处泛滥,还请专业制造商特制了一种专用药物输送仪器——微化药物微波渗透仪。从而,诞生了肾病领域新疗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

微化中药如何消除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肾病

微量蛋白尿一般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最早期出现的症状表现,多数糖尿病患者也因出现蛋白尿,而确定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治疗以控制血糖、消除蛋白尿降低肾脏损害为主。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以及其它肾病早期容易出现的共同表现。

那么,蛋白尿是怎样发生的呢?

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总量小于150mg,青少年可略高但不超过300mg/24h,当尿中蛋白总量超过300mg/24h而被检出时,即称为蛋白尿。这是糠尿病肾病及其它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人最头痛的问题,尿中蛋白的多少不仅与肾脏损伤程度有关,也是考量慢性肾脏病人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含有极微量蛋白,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但如果肾脏病变引起肾小球功能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后,可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中医治疗肾病——独树一帜

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但现在有一些患者舍本逐末,一双眼睛死盯着数值不放,必然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目前现代医学对肾病治疗方法比较局限,只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素治疗,在病情转入尿毒症期以后,进行透析与换肾。这些是治疗肾病的常规方法,虽然在疗效上有一定优势,但其副作用较大,且费用昂贵。尤其进入尿毒症期,病人在治疗时会更加痛苦,这痛苦不仅来源于身体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它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经济压力,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近年来,由于传统中医学理论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肾病治疗上,与世界先进科技接轨所衍生出的微化中药渗透治疗,在肾病治疗领域创造出神奇效果。对肾脏病的恢复、肾功能的改善及晚期肾病患者生命的延长上起到了明显作用。微化中药渗透治疗肾脏病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对每一种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归纳,辩证准确地用药,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微化技术改善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率,从根本上提高药效,迅速改善症状。

微化中药消除肾病引起的蛋白尿

由上面的论述知道,肾脏病尿蛋白和红细胞的漏出,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造成的。像糖尿病肾病也是因为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造成肾脏微循环病变,肾小球硬化,基底膜损伤而出现蛋白漏出。

在过去,一般只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肾小球滤过膜的修复上针对性很差。由此可知,即便尿蛋白、在一段时间内减少甚至消失,但其最根本的病因没有解决,肾小球的滤过膜仍未得到修复。在药物作用消失后,或在某些原因诱导下,尿蛋白又怎会根本消失呢?

经过微化处理后的中药,具有更强的药物活性,它在充分发挥传统中药治病于本特点,使破碎的中药分子链再次有效链结,形成新功能的同时。还可针对受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去除沉积在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与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的基底膜。这一方法主要是修复肾脏病变的基因和受损的肾脏病变细胞,并激活受损组织细胞内DNA复制,促使受损肾脏结构改变,使受损肾脏功能得到恢复。所以,修复之后,由于引起病变的根本原因被消弥于无形,尿蛋白必然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且这种消失是随着病因的清除而消失的,所以很难出现反复,当然更不存在停药后症状的反弹。

所以,在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蛋白尿的治疗上,关键是要治“本”,控制血糖,去修复受损的基底膜,而不是一味的被表象所蒙蔽;病情的好坏病人本身是可以感觉到的,不必去刻意追求那一个个数字。只有这样,病情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