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尝苦中苦 方得甜中甜
——“保定百姓网”总经理翟(dí)四海侧记
找寻新一期“极致人物”采访主人公时,朋友提供一条新闻线索说:你去采访一下保定百姓网的老总翟四海吧,他肯定能给你们这个栏目增光添彩的……
一个高高大大的阳光男孩模样的人就坐在我的面前,开始交谈时,他甚至有些腼腆、羞涩……但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便被他磅礴的大气、缜密的思维、神奇的经历吸引住了——我甚至不敢相信,这位出生于七十年代末期的年轻人,竟是一位出众的讲师、多家企业的顾问,而且,还有那么多不平凡的故事!
他没有显赫的家族,因此也就注定他要白手起家;
他没有款爷大亨的资助,因此为掘取第一桶金他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他没有得到上天的一次垂青,因此他前进路似乎满是需要他逐一铲平的坎坷……
他没有耀眼金灿灿的各类学历,因此他用自己的实力践行着一些高学历人所无法实现的梦……
天赋初显
翟四海出生在冀中的一座小县城,这里没有什么名川,也没有什么大河,是一个十足不显山不露水的小所在。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沿袭到他这里似乎该有了一个了结——上初中的时候,他的一个行动和第一次钱挂上了钩:那时,小小的他就看出卖冰棍可以挣钱!
历经一番软磨硬泡,他终于从父亲那里“借”来5元钱,就是靠着这点儿本金,他开始创收了!
他说:当时,我一天最高可以挣到35元钱——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我分明看到一个瘦小的男孩当初的那份坚韧!
毕竟,这是一次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尝试热血的奔涌,在坚毅和金钱的不等价交换中,他得到了一种锻炼、一种满足,更多的是一种自信!
从初中一年级,直到三年级,三载的暑假生活,他挣了在他那个时代、那个特定环境别的同龄人无法想象的钱……他为家里买了猪,买了生活必需品。他自己总结这段经历时只有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走出家门
当小鸟渐离大鸟羽翼的庇护,并能自己找寻食物养活自己,他就会考虑飞得远些,再远些……翟四海就是这样一只不安分的雏鹰,虽然他不知道他的远飞会面临些什么样的危险。
17岁那年,他凭借自己聪明的脑子和结实的体格,成功应聘到北京一家保安押运公司。俗话说得好:在家千般好,出门半日难!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工作,他才知道什么叫难辛、什么叫不容易,甚至危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鉴于他当时负责的工作都是极具保密色彩的,因此他只是浅浅地说上了一点儿,便歉意地暗示我不要再深问下了。
再后来,他被抽调到北京昌平的一家派出所协助工作,这其中,他又经历了许多大事件,比如当时昌平县一家银行被盗,两名保定人员被打死;比如他们几个人看守一个毒品库房;比如他参与了提审陈××任务,等等。
这段经历,给翟四海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怕!在这种大环境下,他的神经时刻都是高度紧张的,似乎没有片刻的歇息。
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人生定位问题。
他还是觉得他是块做业务的料,或者学门拿手的技术也好。
第一个正儿八经地他接手的业务,就是推销一种化妆品,名字叫精华素,底薪不到200元/月。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男孩子做这个行业似乎不大对路,大有一种“入错行”的感觉。怎么办?辞了罢!
历经磨难
八十年代中后期,电脑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的,学电脑开始成为一种最时尚和实用的技术。
凭借自己的观察,翟四海仿佛从中看到这个行业未来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他倾其囊中所有款额,做了一次大的赌注——他开始学电脑了。虽然从完整的意义上说,他当时学的还只是“华光方正”,一个排版软件而已,但他毕竟算是很早一批接触的电脑的“先行者”。
学成之后他才发现,在当时来讲,他学的这门技术不亚于是学了一门“斩龙术”,上哪儿去找龙啊?一台机器前,恨不得有一百个人在等着!
从这时起,他苦难的日子便要接踵而至了。
为了在异乡生存下去,他在北京一家酒店又做起了保安的行当。但不久,他因哥们儿意气的事,替别人担待了责任,被老板给解了职……失职后的他漫无边际地走在北京的衔头,直至次日凌晨4点而浑然不知。
这里的他,兜里全部的家当只有两元钱了。先填肚子要紧,一元钱四个馒头,二元钱他都买了馒头。渴了就捡个矿泉水瓶,找个地方灌些凉水——就这样,他捱了八天的时间!
第九天的时候,他说服了一家洗车行的老板,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安身的职业。在这里,别的人挣的都是洗车的辛苦钱,可他愣是拿出以前做业务的功夫,在汽车打蜡业务上动开了脑筋,因为打蜡是有业务提成的。就这样,他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要知道,这种工资在当时来讲可是高收入啊!
安心平庸的工作永远不是翟四海的风格,他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的最佳定位点。
当时武术热的兴起又触动了他的神经,不久,他便又做了一个决定:到少林寺学武术去!
河南嵩山少林寺,当时多少年轻儿郎心中向往的地方。翟四海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在这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两年学习生涯。而且这次学习结束后,他再也不愁找不到工作,就在毕业这天,他就被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板给选中了。
上海,这座充满诱惑和机遇的大都市,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故事。让翟四海没有想到了的是,他所在的这家所谓公司是一家专门负责讨债的组织,在真真假假的较量中,他的良心不断受到冲击,他最后劝自己说:昧良心的事,我翟四海永远不做!最后,他决然离开!
再后来,他还从事过缉毒、抓粉、反黑等危险工作,又从事过销售杀虫剂业务,也在棉纺行业上过班,但终也没有大的起色……
化蛹成蝶
面对坎坷,翟四海总是心如止水。他对记者说:由蛹化为蝶是一个由痛苦到美丽的过程,正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促使翟四海走向美丽成功的,是缘于他一次无意中看一个电视节目:赢在中国——如何选择网络。
他因此接触了网络,也因此赚取了真正意义的第一桶金,娶了心爱的妻子,买了心仪的住宅。
也正因为接触了网络,他又卖掉了房子——那是为了促成自己公司的一次飞跃。
2006年7月,他的“保定百姓网”红红火火开办起来了!
2007年4月,他的“追搜”搜索引擎搭建完成,眼下每日里都在与一些感兴趣的投资人洽谈……
从他乐观的言谈中、从他爽朗的笑声里,我分明看到了一个年轻的企业在一位年轻舵手的驾驭下所承载的希望……在网络的海洋里,他们希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