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三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峨三七

【药 名】:峨三七

【拼 音】:ESANQI

【科 属】:属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

【功 效】:补中益气,生肌长肉。

【主 治】: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胃痛出血。

【性味归经】:甘,平,无毒。入肺、脾、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泡酒或炖肉服。

【用药忌宜】:无瘀血气滞者慎服。

【别 名】:芋儿七(《四川常用中草药》)狭叶假人参、羽叶三七、大叶三七

【动植物资源分布】:药材产四川峨眉山。峨三七以狭叶假人参分布广,常生长在海拔1700-2700米的九老洞至七里坡一带的灌丛中或竹林下。同人参都是五加科植物,又别称“竹根七”、“柳叶三七”。高约1米,根状茎细长,中间有结节,呈衡疏的串珠形状,或结节密生,好像一根根竹鞭。叶为掌状复叶,3至5片轮生于茎顶;小叶5至7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初夏开花,小花多数淡黄绿色,伞形花序单生。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挖。

【特 点】:峨三七很奇特,根状茎每年有一次苗,长一节,留下一个小眼;有多少眼,即有多长年龄;眼越多功能,疗效越好。如遇石块等阻隔,根茎则盘曲生长,特称为“盘龙七”,品质最佳,但极难采得。

峨三七一般分为竹根七、芋儿七、扭子七三种。竹根七是指竹鞭状的根茎部分。鱼儿七是指根茎尾部的肉质块根,因形似芋头故名。扭子七则是指呈串珠状的根茎,故又名“珠子参”,峨眉山颁较稀少。盘龙七极珍贵。

【拉丁名】:原植物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C.A.Mey.)Hoo δ Tseng

【炮制方法】:温水浸软,切片,晒干。

【考 证】:出自《四川中药志》。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行医中发现三七,首载入《本草纲目》,说三七“止血、散血、定痛”。峨三七同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性温、味甘、微苦。主渗吐血、咳血、衄(音“女”,鼻孔出血)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以及跌打瘀血、伤外出血、前肿疼等症,特别是对跌打损伤的疗效更高。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圆锥形或长条形,常有1至数个分叉,偶为单枝。分叉者形似白芨,全体 长 5~10厘米,粗1~3厘米,根头部多膨大;单枝者较细小。外表棕黄色,有纵皱及不明 显的断续环纹,尾端细小。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肉质细致,少粉质。以粗壮坚 实者为佳 。产四川峨眉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