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旗制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制度的兴亡

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赛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

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

八旗在全国各地驻防,一般不设都统。在重要地区如盛京、吉林、黑龙江、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西安、成都、绥远等处设将军。凡设将军处下设副都统。将军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由副都统升为都统后,即为该地区长官。

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之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

八旗的兴衰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图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八旗兵丁的份地为五晌(一晌约六亩),终清没有大的变化。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初规定旗民不交产,几经反复,直到光绪三十一年才最后取消禁令。

清统治全国以后,由于八旗制度的严重束缚,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问题。康熙、雍正时业已出现,乾隆初更趋严重,从而引起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关注。康熙、雍正时曾先后赏赐银两数次,但不久即罄尽无余,于是增加兵额,扩大食饷面。雍正二年始设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给予钱米。光绪时养育兵共计27408人,清末达到29407人。乾隆时曾准许京城和各省驻防汉军八旗出旗为民,令其各得生计。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八旗制度评价一味的歌颂清朝的“先进性”是不够的.下面就分析一下清朝的种族隔离制度.据研究,清朝的种族隔离制度在程度上已经超过了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的种族隔离制度.清朝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更类似于殖民者统治亡国奴的殖民地社会.

分析清朝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种族隔离制度,实际上就是分析汉人是否在政治经济上奴化的问题。而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将征服者後代和被征服者後代截然分开,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都形成了惊人的不平等.比之古罗马殖民地和西方近代殖民地,清朝在种族隔离方面的不平等犹有过之。

一清朝的政权牢牢掌握在统治民族手中

种族隔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政治权利牢牢掌握在某些统治民族手中.那麽清朝的政治结构如何呢?事实证明,清朝的权利始终牢牢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中,只有在清末统治者力不从心的时候,才出现过以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为代表的汉人政治势力,而这三者无一例外都成了满清统治者的打击对象.有些汉族历史研究者,陶醉于清朝有多少汉大臣,这和"乾隆是汉人的儿子","敌人在武力上征服了汉人,而我们反而用文化征服了敌人"两种说法一样,都是一种亡国奴式的意淫,或称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就如鲁讯所说"有些人做着奴才,却还以为自己是主子!"大汉族主义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某民族用了汉族的文化.这些大汉族主义者的自豪,有点类似于印第安人自豪于"西方殖民者用了我们的咖啡和可可,已经充分印第安化了.所以美国是印第安正统朝代".

清朝历代能影响朝政的实权大臣如下,(许多王爷贝勒未计算在内,实际上他们的政治力量还要超过这些权臣)

敖拜等四个顾命大臣

隆克多,年羹尧.

阿桂,和申,福康安.

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曾国番,左宗堂,李鸿章.

北洋军统帅荣禄.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朝中根本不存在所谓汉族政治势力,在历次清朝的宫廷政治斗争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汉人政治势力的声音.唯一的例外是慈禧废光绪的时候,曾经安抚过两江总督张之洞,算是汉族官员有了一点政治影响力.而曾国藩以前的汉大臣,无非是依附于满清贵族势力的附庸而已.这就好象民晕人士或是香蕉人物当了美国议员,绝不能说是中国已经影响参与了美国的政治一样.一群有职无权的汉大臣不能说是汉人已经参与了政治,他们只是满清贵族统治下的附庸而已.剃头令的贯彻实施就是清庭中不存在汉族政治势力的明证.

二满人被统治者视为清朝的政权基础,而防汉制汉为清朝一贯的基本国策.

我曾见过有人狡辩,说八旗子弟吃铁杆庄稼,受国家供养,是清朝尊重军人的表现.那麽清朝果真尊重军人吗?我们从这裏入手就可以看出清朝的防汉制汉之心.

1.我们先不谈八旗子弟是否能称为军人的问题.先谈当年的汉奸三藩,立过的战功不在八旗之下吧,然而却遭到撤藩的命令.如果清朝把三藩士兵都象八旗一样,子子孙孙都由国家养着,那麽还会有人跟着吴三桂造反吗?

2.曾国藩的例子就更加明显了,平定太平天国,对清朝来说算得上了不起的战功了,没有曾国藩,清朝说不定就给灭了,然而曾国藩不过封侯而已,连公都当不上.而他手下的湘军,更是清朝一再要求裁撤的对象.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本来应该是国家的福音,就算统治者怀疑"愚忠的曾国藩"的忠诚问题,那麽将湘军置于国家直接指挥也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结果却是湘军被强行解散,甚至有些湘军被迫做了山大王(出自某小说,并非完全可信,但立过大功的湘军没有得到最起砝的待遇是显然的).这充分说明了满清统治者的防汉之心.现在我来看看满清统治者是如何处理三个汉族政治势力代表的.曾国藩-鸟尽弓藏,解散湘勇,早早剥夺政治权利.左宗堂一死,清政府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将左宗堂提拔的江南官员一并废黜,可惜他们手脚不干净,他们只给这些官免职处分,却没有"依法治罪",证明了这从本质上是一次对汉族政治势力开刀的政治斗争而不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

3.慈禧云"甯赠友邦,勿与家奴". 满清贵族对变法的评价是"汉人一兴,满人必亡".六君子被杀的罪名就是"保中国,不保大清."以这种防汉思维行事,自然就会建立一个种族隔离制度.汉族对清朝种族隔离制度的激烈反抗.也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的种族隔离制度,所谓清朝时已经满汉一家,其乐融融的说法,只能骗骗无知之徒.如果说元朝还只是诛人,那麽诛人之後,还要诛心的清朝在民族压迫的问题上表现更为恶劣.

3.1近代满清和西方列强联合统治中国的问题.甲午战争以後,大部分中国人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然而普通八旗子弟的生活水平却是不降反升.八旗子弟不需要向国家交税,不存在一般中国人甲午战败後负担加重的问题.反而由于中国银两减少,银价上升,用国家供养他们的旗银买到了更多的消费品.于是西方人拿赔款,八旗领旗银(仅普通旗人的旗银每年就达2000多万两,而皇室王爷的开销和满族人当官的奉禄尚不算在内,修圆明园等建筑费用和满族官员的灰色收入也未计算在内.甲午战争也无非是害普通旗人少领10年银子而已,而真正当官的旗人,根本不把这点旗银放在眼裏),在这种经济利益分配制度下,清政府很快和各种侵略者走到了一起,形成了某种政治联盟关系.西方列强也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满清当他们在中国利益的代理人.所以他们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清朝和列强的关系,很快就变得其乐融融,亲如一家了.到了伪满州国时期,更是出现了日满亲善的荒唐局面.象川岛芳子一类的少数满人,是真心诚意的在给日本人办事."经济利益决定政治立场",马克思的话再次得到了证明.清政府後期的策略之一就是联洋制汉,有些人简单的把伪满州国的建立说成是叛国,其实是忽视了满清统治者在"叛国"前後,其政治经济利益,政治经济政策上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也就是说,某些人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根本思想和策略,但却被大家说成是一种背叛.

3.2清末的民族矛盾激烈,在日留学生分成了两派,满族和汉族留学生是绝无交往,日本军国主义者据此产生了建立伪满洲国的想法.("盐丁儿"一书,某与父兄决裂的满族共产党员回忆录)

3.3闭关锁国的原因,马克思认为,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是防止汉人与外界交往以後,激起他们原有的反鞑鞑人情绪.中国一旦开放,清朝旧有的文字狱,愚民政策的一系列成果必将崩溃.

3.4文字狱和沿海内迁30-50裏的启示,汉人不得进东北和住北京前三门.这些都说明一点,种族隔离.而文字狱中最离奇的就是大肆删除金宋古书中的"中国"两字,原来咱们中国的正统政权,是见不得古书上有"中国"两个字的.

清人不仅要掩饰他们自己的凶残,还要替金人掩饰凶残....即此数条,已可见“贼”“虏”“犬羊”是讳的;说金人的淫掠是讳的;“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很容易引起种族思想来的。但是,这《嵩山文集》的抄者不自改,读者不自改,尚存旧文,使我们至今能够看见晁氏的真面目,在现在说起来,也可以算是令人大“舒愤懑”的了。(摘自鲁讯,病後杂谈之馀)

3.5尽管经过了300年文字狱和满汉一家的宣传!即使是和满清关系不错的义和团!最初的口号也是"反清灭洋",而改为"扶清灭洋"只是一种斗争策略而已.中华各民族对清朝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可见一斑.现在的教科书,拼命淡化包括汉回苗等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对满清民族压迫的反抗行为.把争取民族解放的反抗斗争和一般性质的农民起义和叛乱混为一谈.

司法篇

电视剧裏讲过,"旗人犯法,与汉人同罪!"但从中国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就可以看到:

清律确认满族享有政治、经济、司法等各种特权。满人做官不经科举途径,而是靠特权;凡是重要的军事、财政部门等主要职位,均为满人垄断和控制;对满人(旗人)给予旗地、旗产方面的特殊法律保护。满人犯罪不归一般司法机关审理,而由步军统领衙门和内务府慎刑司审理,宗室贵族由宗人府审理。如须处刑则依例可“减刑”、“换刑”(摘自中国法制史)

问题回答提纲

1.有人说旗人中也有汉人,即所谓汉军旗,这怎麽解释呢?汉军旗在古今中外的种族隔离制度中并非特例.西方殖民地一样有给本地人授予英国国籍的行为.而罗马甚至有两个重要殖民地的被统治民族,後来当了执政官,进了元老院.难道几个获得罗马公民资格的个人,能够否定整个民族被罗马殖民统治的事实吗?而希特勒给不少犹太将军发过雅利安民族证书.这些人都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少数现象.汉军旗在几亿汉人中的比例还比不上日占时期的台湾"皇民",这就充分说明汉军旗不是汉人,而是汉奸.

2.关于嘉庆结束文字狱的问题.文字狱并非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而是皇帝的一道圣旨开始,又是一道圣旨结束的.文字狱已经收到了统治者期望的效果,如果还有人敢出版什麽扬州十日,那麽文字狱就是他们的榜样.所以嘉庆没有真正废除文字狱,而只是缓和矛盾的一种统治手段而已.事实也证明,到了清末,中国人还根本不知道什麽扬州、嘉定的血泪史,甚至至今对四川的血史也仍然不知道.

3.满清统治者某种程度的汉化能不能否定社会上存在的种族隔离制度?不能!不要说满清只汉化了些皮毛,就算满清在文化上100%的汉化了,也不能改变满清存在种族隔离制度的事实.我们只要参照一下历史上的殖民地就知道了.西方殖民者使用了殖民地的特产:可可,咖啡,香料,玉米,土豆,西红柿...但没有人讲过西方人和当地土著已经是一家人了.欧洲的十字军,使用了阿拉伯的科技,没有人说他们成了一家人.而中东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更是信奉了伊斯兰教,用了当地的文化,伊斯兰化之深,远远超过了信喇嘛教的满清,但谁要说他们和阿拉伯是一家人,不存在种族隔离制度,想必是一定要被中东当地民族打得满地找牙的.无论是统治民族使用了当地人的土地,特产,科技还是文化,都不能改变入下事实,"他们将社会分成了征服者後代和被征服者後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

4.中国古代汉族政权当然也搞过某种程度的种族隔离制度,主要是在边疆地区.当然汉族政权的种族隔离制度程度非常浅,往往随着时间而消失(称为种族歧视更合适).而清朝的种族隔离制度从清初一直发展到了清朝灭亡,仍然没有丝毫消失或减弱的迹象.而且清朝的种族隔离制度并非边疆地区的局部现象,而是用来维系清朝统治,最核心,最根本的社会制度.

一般来说种族隔离制度是殖民地社会特有的现象,而中国的两个鞑靼朝代元清都存在非常严重的种族隔离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特有的悲哀.

补充说明

1. 固山:满语 gūsa 之音译,意为‘旗’,即八旗制度中最大的组织单位。

2. 甲喇:满语 jalan 之音译。意为‘段’、‘节’,为固山额真与牛录额真之间的环节官员。

3. 牛录:满语 niru,作‘大箭’解

4. 额真:满语 ejen,作‘主’解

5. 梅勒:满语 meiren,原意是‘肩’,有两边、副手之意。

* 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洲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 正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时的奸臣)老舍

*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 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 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 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 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 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从上所述,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