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俗称“刘秀坟”,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刘秀坟传说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驾车来到“汉光武帝刘秀原陵”——传说中的刘秀坟,虽然听不到黄河水流动之声,但导游却说:看!那边就是黄河大堤,刘秀坟离黄河仅有360米!
凭着我有限的“风水”方面的知识,也知道自古帝王陵要枕山蹬河,免遭水淹,为何聪明的刘秀却要把自己的千秋陵寝建在喜怒无常的黄河岸边?这其中充满了神秘和悬念。
刘秀何许人也?东汉开国皇帝,毛泽东盛赞“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他青年时期躬耕河南南阳,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可惜后来受人挑唆,起义“造反”。自从放下锄头作别稼穑之后,咱这个农民兄弟带领他的一干人马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愣是扫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
说到刘秀为何头枕黄河、脚蹬邙山被埋在黄河岸边,传说全是他那“要毛儿”(犟劲,不听话的意思)儿子所赐。刘秀本打算在北邙山顶上建造寝陵,可一直没敢跟儿子说。这儿子生就爱跟自己老子作对,刘秀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撵鸡。刘秀担心,即使自己在邙山上建起陵寝,百年之后儿子也会犟着劲儿把他葬在黄河滩上。于是,临死之日,当儿子哭问老子想在何处安寝百年的时候,刘秀便说:父皇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黄河岸边吧。谁料想,这儿子一辈子没听老子的话,这会儿良心发现了:父皇放心,不孝儿这次无论如何一定照您的意思办!可怜刘秀哭笑不得,呜呼哀哉。
当然,传说只是人们想当然的猜测,事实上,刘秀的儿子刘庄并没那般“要毛儿”,中国第一佛寺白马寺就正是这厮投资兴建的。“不以山为陵,陂池以裁水”其实是刘秀本人的意愿。这个农民皇帝一生喜欢险中求胜,昆阳之战,以不足2万兵力大败王莽42万大军,死也要死得跟别人不一样。两千年来,黄河数次易道而流,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多少良田农庄,刘秀坟却一直居安无恙,如此奇迹已经表明选陵黄河滩是刘秀一生所作出的又一个正确决定。
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放个屁都得地动山摇,可连崇祯这样的小皇帝都被恭恭敬敬葬在高高的景山之上,并奉以为“陵”以示皇家尊崇,唯独他被埋在低平的黄河岸边,随时面临被发怒的河水吞噬的危险。许是埋得低了,太过平易近人,“刁民”们也跟着瞎胡闹,竟把这埋皇帝的地方直呼为“坟”!
说是坟,真有点委屈刘秀。站在原陵广场前望,只见阙门古朴巍峨,长而宽阔的神道由南向北笔直纵深,两旁端立的石人、石兽威武庄严,无声的“神气”甚至是“杀气”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这阵势,岂是区区小坟比拟得了的?
心怀不解,慢慢踱过神道,两棵参天古柏迎面把住了陵园大门。导游员赶紧过来引见:“这是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给刘秀把门的。”我定睛一看,好家伙!一棵赛似一棵的虎背熊腰,可不就像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将军?
陵园的中间是高20米、周长500米的墓冢。冢前竖立着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所立的通碑一块,上书“汉世祖中兴光武帝陵”。据说直面通碑,自20米远处闭目举臂向其前行,路尽,若掌触通碑上“中”字,则仕途兴旺;若掌触“兴”字,则体泰安康。
我索性也试试运气,高举右臂,盲人探路般往通碑摸去,竟侥幸摸到了“中”字,引得同来的朋友连呼“请客”。
导游说,这样的通碑园中一共有20多块,有一块中空的最奇特。该通碑位于墓冢左前方,碑体上有个茶盅大的洞,耳朵贴着洞口,能听见汩汩的黄河流水声。传说洞中本来卧有一金蝉,后来被福建南蛮子盗走了。这南蛮子本是来盗墓的,但刘秀是个俭朴英明的好皇帝,陪葬品中净是瓦器,他什么也没偷着,又累又气,靠在通碑下睡着了。梦中忽闻蝉鸣,遂醒,见碑中金蝉,狂喜,盗挖而遗洞。
事实上,刘秀墓从未被盗过。一方面是刘秀随葬品“含金量”太少,引不起盗墓贼的兴趣,此外由于刘秀墓位于黄河滩,地下几米就是流沙结构,也没法盗挖。
“刘秀是个好皇帝,人们编了传说保护他的墓”。
当初的刘秀墓就是平地起了个土堆,后世人陆续建起了神道、祠堂,才有了皇陵的气派。
刘秀祠堂位于陵园的西侧,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三进院落构成。
在陵园通往祠门处,导游打了个手势示意我们安静,很神秘地拍了拍手,只听“啁啁”两声清脆鸟鸣。“这是鸟鸣柏发出的,只要一拍手,鸟就叫。”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大军撵得疲惫不堪,睡倒在山坡上一棵柏树下,梦中忽听见有人叫喊“快跑”,醒来一看,声音是从树上一只小鸟嘴中发出的,提醒他王莽追兵马上要来了。刘秀因此躲过一劫,死后便招来神鸟为他看守陵墓。“可能是此处靠近墓冢入口,拍手与墓中构建产生共鸣,听起来像鸟叫声。”
比鸟鸣柏更神妙年长的是祠中的“奶奶柏”,据说是汉代所植。此柏名不虚传,果真有“奶奶”般的腰身,我和朋友两人手拉着手,也仅能抱住树的半边。从树根处一洞口望进去,树心已经空了。树干上脱落的枝杈自然形成一幅慈眉善目的奶奶像,因此得名。此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树旁建有奶奶庙,不少人前来烧香许愿,据说很灵验。
穿碑廊,观二十八宿馆,入光武殿;讲传说,讲典故,更讲刘秀一生的丰功伟绩——一路走来,导游员的介绍抑扬顿挫,越来越激昂:“刘秀是有始有终的一代英君,他比刘邦有才有德,他自己就是韩信、自己就是张良、自己就是萧何!”对她来讲,刘秀的种种往事已不仅仅是往事,更是需用心解读的几千年的厚重历史。
“传说都是老百姓编的。刘秀是个好皇帝,人们不希望他的陵墓遭到破坏,所以编了这许多传说来保护他的陵园。”我这才明白,人们为什么不称“皇陵”而呼“刘秀坟”:刘秀是个亲民的好皇帝,千年传说万般相传,人们对他已没有了敬畏感,除了钦佩,更多的是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