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鳞盖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 名】:粗毛鳞盖蕨

【拼 音】:CUMAOLINGAIJUE

【来 源】:为碗蕨科植物粗毛鳞盖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横走,粗壮,密生褐色节状刚毛。叶远生;叶柄长40-60cm,禾秆色或绿褐色,基部有褐色节状毛;叶轴及羽轴腹面略有毛,背面密生褐色短毛;叶片厚纸质,长圆形,长40-60cm,宽15-30cm,二回羽裂;羽片14-20对,互生,有柄,线状披针形,基部偏斜楔形,先端长尖或长渐尖,羽状,下部的较大,长14-20cm,宽2-3.5cm;二回羽片14-25对,互生,斜卵形或近菱形,边缘上侧有缺刻或粗钝齿状,长1.5-2cm,宽6-10mm,背面脉上有毛;叶脉羽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囊群盖杯状,黄绿色,有毛,以基部及两侧着生于叶缘内。

【功 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 治】: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粘或黄、咽炎、黄疸、肝炎。

【性味归经】:微苦,寒。肺、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粗毛鳞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

【拉丁名】:粗毛鳞盖蕨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Presl.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3 (R)蕨素D[3 (R)一Pterosin D)]、 2 (R),(3 (R)一蕨素 L、Z(R)蕨素 B、O、F、Z(S)蕨素 P、Z、(S)、 3 (S)蕨素 C、3(S)蕨素 C3 一O一B一D 葡萄吡喃糖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