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陈德仁(1922---2007) ,陈德仁院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45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工程专业。他是老一代导弹控制专家,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1957年起从事液体与固体,地地与潜地弹道导弹的研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六十年代初,他主持并参与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弹道导弹--东风二号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无源校正网络设计和回路参数优化,解决了高柔性弹体的姿态稳定问题,并开发出应用坐标转换原理的横向惯性制导方案以取代实战中受到诸多限制的无线电横偏校正方案;接着在中程导弹--东风三号上创造性地研制出能对各种干扰和偏差实现补偿的纵向捷联补偿制导方案,他提出的三盘陀螺积分仪巧妙地完成了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全补偿的技术思想还用于中远程导弹东风四号上,从而在过渡到平台--计算机制导方案前为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武器装备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

六十年代末,他奉调从事我国第一个采用固体推进剂并从潜艇水下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工作,先后突破了一批新技术,例如解决了导弹出水时的大姿态稳定、艇运动状态下的精确瞄准、确保潜艇安全和导弹可靠发射的一级发动机点火方案以及适应弹上空间紧张、不易更换的设备小型化与高可靠设计等问题;与此同时开始了我国第一个陆基机动固体中程导弹东风二十一号的研制。他具体负责技术和质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多批次靶场飞行试验任务,使这两个型号于八十年代末顺利定型。固体潜射导弹技术的突破为后续同类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项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排名第二。

定型工作完成后,他主持编写了近500万字的固体弹道导弹系列丛书(共14册),留下了宝贵的总结资料。陈德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21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2 .电工产品技术标准化工程师陈德仁 男,1918年10月生于今山东省临沂市。1944年至1948年就读于前国立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电信专业(四年制本科)。1949年重庆市解放不久即应聘去沈阳东北工业部电工局工作。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一机部电工局任工程师。1960年3月以后到湘潭电机厂设计科、牵引研究所,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53年以来一直从事电工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五十年代曾组织翻译全套苏联电工标准480余项,共出版26分册,以满足生产需要。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主要从事我国牵引电气设备专业,电工产品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有关标准化工作。1975年以后,主要从事由湘潭牵引研究所承担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九技术委员会国内技术归口工作。翻译出版中译本国际标准资料约50万字。论文有《关于我国牵引电气设备专业如何采用IEC有关标准的建议》、《国外机械工业标准化基本情况》的有关篇章,载于由机械工业部出版的《关于牵引电气设备专业IEC标准的现状和动态》中。另负责起草制定国家标准《电工术语》系列中的《电力牵引》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