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昭苏县境内的格登山碑,全名<<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碑文乃乾隆皇帝亲自撰似,是树立在格登山上的一方巨型石碑.格登山碑高为2.95米,宽0.83米,厚0.27米.碑额镌刻盘龙,正面刻"皇清",背面刻:"万古"二字,碑座为日出东海浮雕图案.石碑的正面用满,汉文,背面用蒙,藏文共4种文字镌刻,全文竖排,以汉文计共210余字,主要记载了清军平定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叛乱的战绩.公元1745-1754年间,准噶尔部贵族内讧,接连发生争权夺利的大混战.达瓦齐夺取了汗位,并在沙俄唆使下继续进行分裂祖国活动.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清军兵分两路讨伐达瓦齐.大军一路战无不胜,直捣伊犁.但是,达瓦齐负隅顽抗,拥兵万余人,退居现今昭苏县的格登山,临岸阻淖为营,企图孤注一掷.5月4日,清军出其不意夜袭敌营,达瓦齐军措手不及,乱成一团.达瓦齐逃至面疆乌什被缚,准噶尔割据政权至此覆灭.清政府为纪念格登山之役的巨大胜利,1795年乾隆皇帝命令:"来春于伊犁格登山石记功",并亲自撰写了碑文.格登碑建于1760年,迄今已有200余年,经过风雪侵蚀,碑文斑驳,但整个碑身仍完整无损.光绪年间时修过一次碑亭.解放后,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国家拨款,再次整修,碑身被嵌入圆弧形的碑亭仙.1985年,又建铁围栏卫护碑亭,旁立:自治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标志.